ID: 18820480

2.1.2 食物的消化教案 冀少版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11-20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657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1.2,食物,消化,教案,少版,七年级
  • cover
第一章 合理膳食 平衡营养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 第1课时 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课时目标 1.阐述消化的概念及形式,模拟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2.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完成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3.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唾液中的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学习难点: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过程。 课时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回忆,吃馒头时大口、快吃和细嚼慢咽的区别,发现吃馒头时细嚼慢咽会有甜味。提出问题:馒头在口腔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有哪些结构参与了这种变化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分小组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口腔中哪些结构或物质参与了消化过程,分析可知唾液、牙齿和舌都参与了馒头的消化过程;然后,设计实验分别探究三种因素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师生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先探究唾液的作用,再探究牙齿和舌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要提醒学生遵循设计实验的4个原则:设置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防止偶然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在设计实验时,还要提醒学生思考,如何尽量地还原口腔中的环境,如怎样控制温度为37度、如何模拟牙齿的作用等。 设计意图: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是本节的重点。设计并完成实验模拟口腔中的消化过程,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馒头中的淀粉被消化(淀粉被消化后,滴加碘液不变蓝),深入地理解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提出问题: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和牙齿、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一样吗 教师组织学生结合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阅读课本,理解消化的概念和两种不同的消化方式,并结合理解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理解消化的概念和两种不同的消化方式。牙齿和舌的作用只是将食物由大块变成小块,让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这种消化过程属于物理消化;而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结构更简单的麦芽糖,麦芽糖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还可以继续分解为结构最简单的葡萄糖,这个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种消化方式属于化学消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的消化过程,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多媒体播放龋齿的形成过程的视频引发思考,牙齿是口腔内的重要器官,对食物的消化有重要作用,但是一些青少年由于习惯不好,出现了龋齿,影响健康。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牙齿、预防龋齿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了解保护牙齿、预防龋齿的方法。让学生能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关注牙齿保护,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一章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 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1.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馒头由大块变成小块,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物理消化) 2.唾液的作用(含有唾液淀粉酶):馒头中的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化学消化) 当堂练 巩固性作业: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 课时目标 1.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说出各个消化器官分泌的主要消化酶和各自的功能。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列举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的起始部位和分解产物。 3.经历观察、思考的过程,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合作意识。 5.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 学习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小肠内的消化。 学习难点:对消化道、消化酶、乳化等概念的理解;理解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 课时活动设计 以“蛋糕的奇妙之旅”或“西瓜种子历险记”为主线来引导学生分析食物的消化过程。 设计意图:本节课内容较多,新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