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33497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16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877234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PPT,纲要,历史,中外,必修,2019
  • cover
(课件网) 辽夏金元的统治 ———从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 第10课 新课导入 在银川以西30公里的贺兰山麓下,埋葬着西夏国君,被誉为“东方的金字塔。” 西夏王陵———一个王朝的背影 当时汉族建立的北宋、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构成了一个多民族政权并立的特殊历史时期。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辽夏金的统治 壹 通读教材,找出关于辽宋金元政权更迭的内容并结合地图,完成时间轴。 [学习任务] (一)政权建立 916-1125 辽 960年 1038-1227 西夏 1127年 1271-1368 元朝 1279年 北宋 1115-1234 金 南宋 从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多民族国家统一 (二)制度建设 1、辽的制度建设———南北面官制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 北面官——— 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 (契丹人和汉人担任) 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物 (契丹人担任) 南面官——— (2)特点:因俗而治,蕃汉分治 (3)影响: ①有利于契丹族的封建化发展; ②有利于民族交融和经济发展,为后世提供借鉴。 辽国版“一国两制” (1)内容: (二)制度建设 2、西夏的制度建设———汉制藩称 制度基本模仿北宋 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 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3、金的制度建设———猛安谋克 (1)内容: 1 谋克(300户) ×10 = 1 猛安(3000户) (2)特点: 兵农合一(平时耕作,战时出征);军事组织+行政组织 (3)影响: ①保证了军队较强的战斗力; ②加强了女真族封建化进程。 一套制度,两种称谓 (二)制度建设 联系辽夏金的制度建设,如何认识和评价辽、西夏、金的管理制度? [合作探究] 朝代 政治制度 辽 西夏 金 ①学习汉族政治制度、同时保留本民族的特色; ②因俗而治、“蕃汉分治”。 (1)特点: (2)评价: ①促进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②有利于民族融合。 南北面官制 汉制藩称 猛安谋克制 大一统国家的重建 ———元朝的统治 贰 (一)政权建立 1206年,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1279年,元军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二)制度建设 1.中央官制:中书省制 2.地方行政制度:行省制 3.边疆管理 吐蕃:宣政院 西域: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军务) 台湾:设澎湖巡检司(行政管理职能) 皇帝 枢密院 中书省 御史台 军事 行政 监察 吐蕃 宣政院 唐中书省:中央决策机构之一,起草诏令 元中书省:宰相机构,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二)制度建设 地方行政制度———行省制 行省的权力如何? 材料一: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以省官(中书省官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七》 行省有藩镇之重,为什么没有形成藩镇之势? 军政大权集中 材料二:(元)某地方出了事,就由中央宰相府派一两个人去镇压。“行省”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元代是有中央无地方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权力大而不专,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二)制度建设 地方行政制度———行省制 在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元代行省制承上启下,开创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新模式。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元在大一统体制下“地方广大,政务繁多,建都省以总宏纲,置行省以分庶务”,以行省制的管理模式统合了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