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34273

河南省鹤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段考 历史(含答案)

日期:2024-05-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8279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南省,鹤壁市,2023-2024,学年,高一,学期
    鹤壁高中2026届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段考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共40题,满分60分。) 1. 甘肃、青海一带发现的距今4500年前的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墓葬。这些墓葬中出现了合葬墓24座,其中有数座为夫妻合葬。在马家窑的一座个人墓葬里,发现的陪葬品仅陶器就有91件。据此可知,马家窑文化( ) A. 出现阶级分化 B. 父权制已取代母权制 C. 萌生出私有制 D. 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2. 在遭遇自然灾害时,商王作为群巫之长和统治者,不仅对民众进行精神安抚,还让灾民尽快得到物资救助。商王以下,宗、祝卜、史等人既是商王进行占卜的辅助者,也是落实救灾措施的具体执行者。这反映出商朝( ) A. 充满了神权以及专制色彩 B. 防灾救灾是商王的主要职责 C. 国家机构的治理功能增强 D. 已形成完备的官僚政治体系 3.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丧失了宗周镐京地区大片领土,王室所拥有的领土不及一些诸侯国,这反映了当时( ) A. 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地位 B. 旧的贵族等级体系走向瓦解 C. 礼崩乐坏的现象已十分普遍 D. 封建土地私有制度正式确立 4. 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主要为世官制。春秋后期孔子提出:如果让他选择人才,他会优先选用学好了礼乐的出身下层的“野人”,而非不通礼乐的出身高贵的所谓“君子”。孔子的这一主张( ) A. 有利于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B. 强调反对贵族政治 C. 凸显出礼乐制度的选官功能 D. 意在优化官僚政治 5. 在人性问题上,荀子反对孟子的“性善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只有礼法仁义才能“化性起伪”,使人改恶向善。这折射出荀子( ) A. 背弃儒家基本主张 B. 为贵族政治做辩护 C. 最早提出以法治国 D. 具有现实主义倾向 6.下表是各阶段人才流经战国七雄人次(单位:人)。据表格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排序阶段 1 2 3 4 5 6 7 流动总数 前期 魏7 齐6 赵5 秦5 韩4 楚3 燕0 30 中期 秦24 魏22 齐15 楚14 赵10 燕7 韩4 96 后期 秦17 赵15 魏5 燕5 楚3 齐2 韩1 48 (注:统计样本为国籍相对明确的战国人才,表中诸侯国后的数字为流入人数) A. 战国时期华夷观念淡薄 B. 政治人才流动最频繁 C. 侧面反映一国综合国力 D. 百家争鸣的政治反映 7. 秦统一后在全国普遍实行任官赐印制度。官印是官吏任职的凭证,任官授印,免官收印,印随官转,任命朝廷大臣和地方小吏均是如此。秦朝《法律答问》规定,丢失“公玺”必须治罪,即使寻得,也要承担一定的刑罚责任。这反映出秦朝( ) A. 官印赐予制度程序较完备 B. 选官制度承袭了先秦模式 C. 为官之道必精通法家思想 D. 国家权力强化的特征明显 8.《秦汉与罗马》一文认为,“基层政权出天下”是秦汉能建成世界最早现代国家的原因。下列关于“秦汉基层政权”说法正确的是( ) A.起源于秦朝并被后世王朝沿用 B.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且可世袭 C.标志着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 D.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9. 传统的观点认为:汉武帝早年征伐四方、开疆拓土,却也耗费了国力,以致民不聊生。及至晚年,武帝“幡然悔悟”,停止了对外的征伐,下诏“罪己”。学者辛德勇在《制造汉武帝》一书中认为,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人为地建构了汉武帝晚年从“尚攻”转向“守文”的政治形象。这一观点引发广泛学术争议,表明( ) A. 当代著作比古代史学作品更接近真相 B. 历史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饱满 C. 时人热衷于对历史人物进行形象重塑 D. 历史解释受到研究者主观认识的影响 10. 东汉光武帝时,钟兴受诏“定《春秋》章句,去其复重”。汉明帝也曾御制章句,史书中有记载:“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桓)郁校定于宣明殿。”这些做法( ) A. 强化了官方主流意识形态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