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837519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日晷青岛版

日期:2025-05-0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322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日晷,青岛
  • cover
3日晷 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知道日晷是根据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进行计时的一种仪器;了解日晷计时的方法。 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引导下,能利用材料制作日晷模型,会使用日晷模型计时。 情感态度目标: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制作日晷模型、使用日晷模型计时表现出探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日晷对古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2、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日晷是根据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进行计时的一种仪器。 难点日晷对应当地时间的调整方法。 3、 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教师与学生交流:同学们,在学习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 问题:现在我们想要知道具体时间有哪些方式呢?那在古代社会,没有这些先进的电子技术工具,古代人是怎么知道时间的呢?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了解古人计时的工具———日晷,引入新课《日晷》,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思考古人计时的方法,明确本课探究主题;提示学生准备研究材料,以便课堂探究活动的开展。) (2) 探究活动 活动1:认识日晷教师出示日晷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观察、学习的活动。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了解日晷的构造,原理及晷面晷针的特点等(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简单归纳总结,使学生认识到:日晷由底座、晷面、晷针组成;晷针垂直于晷面,晷面倾斜;人们根据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的变化进行计时。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观察日晷结构,为后面制作日晷打下基础。) 活动2:日晷上面的刻度是如何表示的?在制作日晷模型之前,引导学生认识日晷面上有什么刻度。 (设计意图:与现代计时对比呈现,为后面制作日晷模型和利用日晷来计时打下基础。) 活动3:制作日晷模型。 11 师引导学生结合思考观察过的日晷的结构,出示课前准备的材料,观看制作视频,指导学生动手制作日晷模型。 教师适时引导,提示学生思考制作中的细节,如晷面、晷针材料的选择以及晷面的角度等。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动脑的基础上动手进行制作活动,教师参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提示学生注意使用工具的安全,强调小组内做好分工以及晷针垂直于晷面、晷面的角度不能随意确定等细节。 学生积极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给予积极评价,进一步向学生渗透科学原理、技术方法等。 ②指导学生在阳光下摆放、调整、检测日晷。 教师帮助学生选择好白天都可 以被太阳照射 到的 平整场地引导学生进行长期 观察如教室朝阳的窗台、走廊栏杆等位置,通过指北针测量南、北方向,指导学生固定自制的日晷模型位置和晷面角度,进行测试调整日晷。因为这是一个为期为一个白天的观测活动,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帮助学生首先调整好当前时间日晷的晷针在晷面影子位置,提示学生接下来观 测注意相关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日晷上的示数是否与当地时间一致,并多次检验日晷上的示数与当地时间是否一致。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日晷的构造、各部 分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于日晷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完成日晷模型的制作。引导学生根据方法指导正确使用日晷模型进行计时。) (三)拓展活动 教师通过展示多种多样的图片、播放介绍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多种多样的日晷。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视野,激发 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四)小结: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并结合探究活动的表现,自我评价及小组评价。 教师适当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整体概括,明确自 己本节课 达到了什么等级,互相评价 ,促进小组同学共同成长。) (五)课后作业查找资料,了解古代还有哪些计时方法。 课后摆放日晷,调节晷面与地平面的角度,测试日晷的准确性,并提示学生将课后学习活动做好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