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847124

4.5免疫学的实际应用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

日期:2025-05-18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1次 大小:29302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期,解析,必修,选择性,北师大,生物
  • cover
4.5免疫学的实际应用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接种有必要,安全又有效”,对人群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各种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次注射某种新冠疫苗是为了引起记忆细胞和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 B.口服了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的正常机体可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 C.在疫苗中添加淋巴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可以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D.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自愈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 2.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 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流感病毒包膜的磷脂双分子层来自宿主细胞膜 B.控制 HA和 NA的 DNA改变可引起衣壳蛋白改变 C.组成新流感病毒的原料来可自人呼吸道上皮细胞 D.注射流感疫苗不能产生针对流感的终身免疫,需每年接种 3.免疫性不孕(存在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等)是临床上常见的不孕类型。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角膜、大脑、软骨、妊娠的子宫等都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蛋白而不产生排斥反应,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为“免疫赦免区”。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免疫赦免区”的存在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繁衍 B.免疫性不孕说明了某些抗体可能存在于外分泌液中 C.人体存在“免疫赦免区”是代孕能成功的生理原因之一 D.可以使用药物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敏感性而获得“免疫赦免” 4.引发新冠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具有外层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包膜表面的刺突糖蛋白S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ACE2结合,从而使病毒侵入宿主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比T2噬菌体具有更大的变异性 B.在接触新型冠状病毒前,人体B细胞表面不存在相应抗体 C.用荧光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涉及到分子杂交原理 D.提取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清注射到重症患者体内可进行被动免疫 5.如图为初次和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后,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包括IgM和IgG)数量的变化示意图。某入境人员(甲)在三日内进行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血清相应抗体IgM检测结果阳性、IgG检测结果阴性(阳性表示有检出,阴性表示未检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IgM、IgG两种抗体分别由浆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分泌 B.IgM、IgG两种抗体的出现时间和免疫效果都存在一定差异 C.对比三项新冠检测结果可说明核酸检测不具有特异性 D.甲的综合检测结果提示其很有可能感染新冠但已经完全治愈 6.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研究者对某地2007—2015年出生儿童的VarV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感染初期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疱,其液体主要来自内环境中的组织液 B.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感染,进而引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C.与水痘的发病机理不同,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反应,是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过强的表现 D.2014年、2015年出生儿童的接种率与发病率数据提示,应及时接种第二剂VarV 7.当异体组织器官被移植到体内某些特定部位(如眼、睾丸、脑)后不被排斥而可长期存活,这种现象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免疫赦免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器官移植需要供者和受者主要HLA完全相同 B.T细胞中免疫赦免基因的程序性表达可能是导致“免疫赦免”产生的原因 C.“免疫赦免”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进化缺陷,不利于人类适应环境 D.利用药物使人体免疫系统变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