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866211

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含解析)检测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苏教版(2019)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05-04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4次 大小:8796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专题,必修,化学,高一,2019,苏教版
  • cover
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化学实验中,分液操作一定用到的仪器是 A. B. C. D.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下列装置及操作正确的 A.加入石灰石 B.抽取装置 C.收集装置 D.处理废弃药品 3.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在t℃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C.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冷却结晶法提纯a D.在t℃时,将a、b的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a﹥b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8gNa2O2中所含阴离子数目为0.2NA B.标准状况下22.4L苯所含分子数目为NA C.密闭容器中,1molH2和1molI2充分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A D.0.1mol/LMgCl2溶液中Cl-离子数为0.2NA 5.实验室中,下列行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在通风橱内制备有毒气体 B.金属钠着火时,立即用沙土覆盖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D.实验结束后,将废液倒入指定容器中 6.实验室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mol/L的NaOH溶液480mL,以下配制步骤正确的是 A.直接在托盘天平上称取19. 2g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 B.按照上述步骤配制的溶液(其它步骤操作都正确),所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 C.定容时,仰视凹液面最低处到刻度线 D.待溶液冷却后,用玻璃棒引流,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并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强弱电解质的区别是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 B.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丁达尔效应 C.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D.约含个的投入水中配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8.下列图示中正确的实验操作是(  ) A.除去CO中的CO2 B.闻气体气味 C.稀释浓硫酸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名称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检验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生的氢气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分离两种互溶但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装置图 A.A B.B C.C D.D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配制0.1 mol·L-1 NaOH溶液 C.稀释浓硫酸 D.往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 11.下列仪器名称正确的是 A B C D 三角架 溶量瓶 镊子 坩埚 A.A B.B C.C D.D 12.联合制碱法中关键的一步是把NH4Cl从几乎饱和的NaHCO3溶液中分离出来,为此根据NaCl和NH4Cl溶解度的差异,向混合溶液中通入某种气体,同时加入磨细的食盐,可析出不夹带NaHCO3的NH4Cl。NaCl和NH4Cl共同存在时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通入气体 温度控制 A CO2 30~40℃ B CO2 0~10℃ C NH3 30~40℃ D NH3 0~10℃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3.分离和提纯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1)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过滤  b.蒸馏 c.萃取 d. 分液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中应选用的最主要方法为?(填字母) ①除去NaCl溶液中的泥沙,用 。 ②分离水和植物油的混合物,用 。 ③用乙醚提取青蒿中的青蒿素,用 。 ④野外生存从泥水中获取饮用水,用 。 (2)番茄营养丰富,其所含的番茄红素被誉为“植物黄金”。某次学校食堂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发现番茄汤分成两层。 ①上层为油层,下层为水层。请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 ②油层的颜色较水层更红,请用化学知识解释 。 14.实验填空题 (1)选取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用A、B、C、D等序号回答)∶ A、结晶法 B、分液法 C、蒸馏法 D、升华法 ①分离水和花生油的混合物: ; ②分离苯(沸点76℃)和甲苯(沸点110℃)的混合物: ; ③分离食盐和单质碘的混合物: ; ④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固体混合物: 。 (2)某化学兴趣小组拟用如图装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