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72028

高中历史选必一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考点讲练(含解析)

日期:2024-05-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7512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关系,高中,历史,选必,第四,单元
  • cover
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四单元·高频考法精讲精练 【9个高频考法精讲+37个高频考题精练】 【高频考点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考法】材料以文字材料、表格或图片材料呈现,重点考查中国古代各民族交流的方式,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和意义。 考查重点 表现 各民族交流的方式 重点考查各个时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以音乐等载体去说明民族间的友好往来 边疆治理的特点 重点强调因俗而治,因地制宜 边疆治理的意义 强调边疆治理推动了边疆开发和民族交融;民族间的经济往来增强民族认同感 【例题讲解】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 1.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之后,诸多朝代在这一区域设置机构或派驻官员,加强管辖。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 A.①护乌桓校尉②单于都护府州③伊犁将军 B.①安西都护府②北庭都元帅府③伊犁将军 C.①护乌桓校尉②北庭都元帅府③西宁办事大臣 D.①安西都护府②单于都护府③西宁办事大臣 (2020·北京·统考高考真题) 2.“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 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 B.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 C.汉代的礼乐制度逐步复原 D.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 (2023春·云南楚雄·高二校考阶段练习) 3.清代称边疆少数民族居住地区为“藩部”,设置理藩院进行管理,并编纂有《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回疆则例》《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等。这表明清代( ) A.实现了对西北地区的严密控制 B.提高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地位 C.以汉化政策融合边疆少数民族 D.民族政策具有因俗而治特征 (2023秋·广西南宁·高二校考阶段练习) 4.从公元前105年开始,两汉政府先后在西域地区推行屯戍政策,以军屯为主,最多的年份屯军人数多达几千人。屯戍士卒修建了许多用于农田灌溉的水渠,还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同时设置管理屯戍事务的行政机构。这一举措 A.根本目的是发展当地经济 B.推动了边疆开发与民族交融 C.为丝绸之路开通铺平道路 D.开始于西域都护府设立以后 【高频考点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考法】材料以文字材料、图片材料等呈现,重点考查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条件,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 考查重点 表现 对外交往的条件 重点考查儒家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交通发达对中西文化的交流的促进作用 对外交往的途径 重点考查隋唐时期官方派遣使节和留学生 对外交往的特点 重点考查明清时期的朝贡贸易的特点和影响 【例题讲解】 (2023秋·四川成都·高三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校考阶段练习) 5.在唐代,中原政权向一些周边政权赐书,唐太宗曾赐《吉凶礼要》等给新罗,唐玄宗曾赐《毛诗》《札记》《左传》等给吐蕃。新罗、吐蕃与唐朝往来频繁,多次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求学。这( ) A.实现了中央对边疆的有效管辖 B.维护了宗藩关系长期稳定 C.体现了羁縻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D.反映了儒家文化的吸引力 (2023春·黑龙江双鸭山·高二校考阶段练习) 6.德国史学家加文·汉布里这样说蒙古人:“挟汉文化的先进和丰富,向西方世界作交锋和交换,从而把中国的版图扩张到空前绝后的程度,造成了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及其他各种文化直接会面的地理和交通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交通通畅利于东西文化交流 B.民族隔阂消失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 C.交通通畅才能进行文化交流 D.在蒙古西征前西方文化未曾交流过 (2022秋·河南南阳·高二方城第一高级中学校考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