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81569

中国通史专题 课件-(共18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期末复习

日期:2024-05-1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11881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中国,学期,期末,上册,纲要,历史
  • cover
(课件网) 高一期末冲刺 中国通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史专题 周:天下共主, 但未高度集权,未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形成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地方:郡县制 西汉:汉承秦制,后设中朝,削弱丞相为首的三公权力 东汉:增强尚书台的权力,加强皇权 中央官制变化(中枢权力机构) 中书省:起草诏令 门下省:审核诏令 尚书省:执行诏令 政事堂: 三省一体化 增加宰相数量,加强皇权 隋唐:三省六部制,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 中书门下(宰相):行政 下设参知政事 枢密院:军政 三司:财政 宋:二府三司制 元:中书省 明: 废丞相,设内阁, 皇权不断强化 清: 设军机处,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西周:分封制 加强了对地方统治;但诸侯享独立权力,易形成割据势力 秦:郡县制 垂直管理,官吏由中央任免 西汉: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 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解除王国威胁 唐末:藩镇割据 节度使拥兵自重 严重削弱唐统治力量 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 宋:削实权、 收精兵、制钱谷 路设平行四监司,知州下设通判 强化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元:行省制度 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军政大权集中,行政效率较高 清:18个省,总督、巡抚 春秋战国: 华夏认同感增强,华夏族范围扩大 秦: 北击匈奴,修长城 南征南越 西汉: 北击匈奴,夺取河西走廊,设四郡管辖 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联系。西域都护府。 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民族关系变化 隋唐: 灭东西突厥, 西域: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西藏:和亲、会盟 靺鞨: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与贸易并存 元: 宣政院管理藏族事务;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对西域管辖; 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 边疆设行省,与内地一体化趋势 明:1、蒙古:修筑了长城。与瓦剌:战争 册封鞑靼首领,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 2、藏族:封授僧俗首领法王等称号,设立行都指挥使司,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3、女真:设立奴儿干都司,封授部落首领官号。 清:平定准噶尔部、大小和卓叛乱。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新疆设立伊犁将军,东南设台湾府, 西藏:册封达赖和班禅,驻藏大臣、理藩院。抗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西南改土归流 周:宗法制 世卿世 制 贵族政治 战国—秦朝: 奖励军功,军功爵制 西汉:察举制 魏晋:九品中正制 曹魏时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中央集权。 西晋时期注重家世,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选官制度变化 隋唐:科举制 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 宋:完善和 发展科举制 扩大科举规模 明:八股取士,禁锢思想,加强君主专制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思想活跃 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历史舞台提供理论基础 秦朝:焚书坑儒 钳制人民思想 加速了秦的灭亡 西汉:尊崇儒术 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思想变化 三国至隋唐: 思想多元、融合发展 佛教道教盛行,儒学面临挑战 宋:程朱理学 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宇宙观) 存天理、灭人欲(人生观 格物致知 (认识论,方法论) 明清: 王守仁阳明心学 致良知 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工商皆本 朝代 医学 数学 天文地理 农学 四大发明 两汉 ①《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基础; ②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③东汉“医圣”张仲景 ④东汉华佗发明麻沸散 ①《九章算术》 ②《周髀算经》:记载了侧日影求日高的方法,最早引用勾股定理 东汉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撰写《灵宪》 《氾胜之书》《四民月令》 105年,东汉蔡伦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