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904135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19870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山东省,考试,答案,版含,PDF,试题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24分) 1.B 2.D 3.C 4.A 5.D 6.B 11.D 12.C(每题2分) 7.⑴自古逢秋悲寂寥 ⑵僵卧孤村不自哀 ⑶秋风吹散马蹄声 ⑷三军可夺帅也 ⑸险躁则不能治性 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共6分。每句1分,有错则该句不得分) 8.⑴让读者有阅读收获(或“提高阅读质量”)(2分) ⑵要重视农村孩子的阅读,帮助乡村学校建立图书馆,保证农村孩子有书可读。(2分) 要满足孩子阅读的需要,帮他们购买书籍,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分) 二、阅读理解(46分) 9.这两句是虚写,作者想象与亲人欢聚,共剪蜡烛于西窗之下,向家人诉说巴山夜雨时想念与家人重逢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渴望与家人团聚的思想感情。(4分) 10.⑴达到 ⑵懈怠 ⑶操守、品行 ⑷丧失(4分。每个1分) 13.⑴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2分) ⑵如果意志不坚强,意气不昂扬。(2分) 14.甲文“非志无以成学”一句,强调志与学的关系,志向让学习宁静专一,达到目标,可见志的重要;乙文“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强调志与做人的关系,远大的志向能让人不随波逐流,摆脱儿女情长的束缚。(4分) 15.失望 愤恨 理解(3分。每点1分) 16.⑴这句运用了景物描写的方法,“黎明的霞光”“斑斑银光”,多么美丽的景色,衬托出“他”爬出陷阱时的喜悦之情。(2分) ⑵这句话中动作描写和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他”误解父亲“见死不救”时愤怒、激动的心情。(2分) 17.①挖陷阱引儿子掉进去;②整晚守在陷阱边保护儿子;③踩踏草丛制造声音,逼儿子自救;④整晚忍受对儿子的担忧。(4分。每点1分) 18.①教子有方,理由:故意挖陷阱训练儿子的自救能力。②机智,有智慧,理由:踩踏草丛制造声音,逼儿子自救。③用心良苦,心思缜密,理由:整个训练儿子的计划周详。④关爱儿子,理由:整晚守护儿子。⑤刚毅、坚强,理由:能忍受爱子在陷阱中的痛苦折磨。(4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19.(4分。开放性题型,言之成理即可)示例:父亲采取的这种教育方法很好,但只能偶一为之,不能作为教育常态。这种情境式教育能够帮助孩子成长,但平时的教育更应该是温和的细水长流,不能让孩子时时走在悬崖上,担心自己会摔下去。 20.示例:我认为西天取经路上一定要有沙僧的存在。(1分)首先,沙僧曾是玉帝手下的卷帘大将,本领高超,是取经路上降妖除魔的好帮手(2分);其次,沙僧任劳任怨,意志坚定,如第四十回写道,师父被红孩儿捉去,连孙悟空都想散伙,但沙僧却极力劝大家不要散伙(2分);再次,沙僧个性憨厚,忠心耿耿,面对孙悟空的急躁、猪八戒的煽风点火,沙僧往往能协助调节师徒间的矛盾(2分)。 三、写作(50分) 附【乙】文参考译文: (一个人)应当怀有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去除琐碎(的杂念),广泛地询问,去掉怨恨耻辱,即使德才不显于世,对自己美好的志趣有什么损害呢?何愁理想不能实现?如果意志不坚强,意气不昂扬,只是沉溺于世俗私情,碌碌无为,永远混杂在平庸的人群之中,就难免会沦落到低下的地位。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2024.1 一、积累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羞怯(què) 咒骂(zhu) 余晖(hui) 神采奕奕(y1) B.麝香(shè) 匍匐(pu) 敛翅(1iǎn) 大相径庭(jlng) C.粗犷(guang) 虐待(nuè) 怂恿(sǒng) 居心叵测(pu) 显 D.黄晕(yun) 模样(m) 蹒跚(pin) 脸色煞白(sha) 2.下列词语中没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