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检测题 一、单选题 1.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5种物质:H2S+HNO3→S+NO+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的还原产物是S B.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3 mol 电子,则氧化产物的质量9.6g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D.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明显增强 2.氯化铜(Cu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将Cu粉加入稀盐酸中,并持续通入空气,在Fe3+的催化作用下,可生成CuCl2(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I的反应为:Cu+Fe3+ = Cu2+ + Fe2+ B.过程II的反应为:4Fe2+ + O2 +4H+ = 4Fe3+ +2H2O C.Fe3+作为催化剂,其实质是参加反应又重新生成 D.该过程的总反应是:2Cu+O2 +4H+ = 2Cu2++2H2O 3.下列离子方程式能用来解释相应实验现象的是 A.氢氧化镁悬浊液中滴加氯化铵溶液,沉淀溶解:Mg(OH)2+2 =Mg2++2NH3 H2O B.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得到红褐色液体:Fe3++3H2O=Fe(OH)3↓+3H+ C.用食醋能清洗水垢:+2CH3COOH=2CH3COO+H2O+CO2↑ D.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用产生有毒气体:ClO-+Cl-+2H+=Cl2↑+2OH- 4.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和水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 B.检验与反应有生成 C.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D.比较、的稳定性 A.A B.B C.C D.D 5.相同温度下,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d两点的对应溶液的pH不相等 B.b~d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C.c点对应的两份溶液中负离子均含有SO D.d点溶液中c(Na+)=2c(SO) 6.A、B代表两种非金属元素,下列不能说明A的非金属性比B强的是 A.B的简单阴离子(B2-)的还原性强于A的简单阴离子(A-)的还原性 B.A的含氧酸比B的含氧酸的酸性强 C.A的单质A2能将B的阴离子(B2-)氧化,并发生置换反应 D.A、B的单质分别与Fe化合时,前者产物中Fe的化合价为+3,后者产物中Fe的化合价为+2 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并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该小组的同学关于如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 说明生成的BaSO4不是电解质 B.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a时刻Ba(OH)2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a2++SO+H++OH-=BaSO4↓+H2O D.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Ba(OH)2电离出的离子导电 8.下列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碳酸钠溶液中:K+ 、NO3- 、Cl- 、OH- B.使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O3- 、NH4+ 、SO42- 、K+ C.加入铝粉无明显现象的溶液中:Fe3+、Na+、SO42-、SCN- D.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Fe2+、Cl- 、K+ 、NO3- 9.Na2S2O5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为测定某葡萄酒中Na2S2O5残留量,取50.00 mL葡萄酒样品,用0.01000 mol·L 1的碘的水溶液与其反应,恰好消耗10.0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52- + I2 + 3H2O = 2SO42- + 2I-+ 6H+ B.该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10-3NA C.该样品中Na2S2O5的残留量,若以SO2计为0.128 g·L 1 D.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的pH比原溶液增大 10.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均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甲检验溶液中是否有K元素 B.乙吸收HCl C.丙测氯水的pH D.丁灼烧海带 11.某同学在进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实验时,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加入X能使灯泡发光,则X不可能是 A.稀盐酸 B.食盐溶液 C.乙醇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12.某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 mol·L-1的盐酸,测得溶液中的、、、Al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