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914897

3.4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被循环利用 课件(共20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日期:2025-05-01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27478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选择性,2019,科版,生物,高二
  • cover
(课件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被循环利用 第4节 浙科版 选择性必修2 1.能简述生态系统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的过程 2.能说明物质循环的应用及意义 无机物 有机物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如水、二氧化碳、无机盐) 一部分 大部分 细胞呼吸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1.物质循环的过程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类型: 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 生物在水循环中起的作用很小 1.水循环的途径 降水和蒸发是水循环的两种方式。 海洋 陆地 大气中的水 降水 降水 蒸发 蒸发 地表径流 2.动力: 由太阳能推动 3.水循环的特点 陆地: 蒸发量<降水量 海洋: 蒸发量>降水量 (1)生物圈:蒸发量=降水量 (2)沼泽地、大陆架: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系统之一 (3)生物在全球水循环中所起的作用很小 地球上水的总量约1.4×1010 km3,并且水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往复,因此有人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的,我国也不存在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阅读教材76页,思考·讨论·分析碳循环的过程 1.碳在非生物环境的存在形式有哪些?在生物体碳以什么形式存在? 2.碳是如何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以什么形式、通过哪种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 3.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哪些? 二氧化碳是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CO2和碳酸盐 含碳有机物 主要是CO2 光合作用(主要)和化能合成作用 ①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1.碳在非生物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2.碳在生物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 3.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4.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 5.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煤、石油 燃烧 1.碳循环模式图 大气中的CO2库 生产者 消费者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分解者 分解作用 摄食 (有机物) 2024/1/25 思考:1.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是什么? 2.参与碳循环的生理过程有哪些? 食物链和食物网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C_____ A_____ B_____ 大气中的CO2库 三级消费者 分解者 次级消费者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碳循环图解变形 辨图要点: 1、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箭头是双向的 2、箭头指向最多的是大气中的CO2库,其次是分解者 E_____ F_____ D_____ 2.碳循环特点 (2)具全球性、反复循环流动 (1) 生物 群落 无机 环境 CO2 有机物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在生物群落之间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 固氮菌等细菌在氮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气圈是氮最重要的储存库 生物如何才能利用大气中的氮? 固定为无机氮化合物(主要是硝酸盐和氨) 1.氮的固定 固氮的途径主要有高能固氮、工业固氮和生物固氮 类型 方式 说明 高能固氮 工业固氮 生物固氮 通过闪电、宇宙射线、陨石、火山爆发等所释放的能量进行固氮 形成的氨或硝酸盐随着降雨到达地球表面,属于天然固氮方式 是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氮气还原为氨气 通过固氮菌和蓝藻等自养或异养微生物进行固氮 生物固氮是最重要的固氮途径 对生态系统中氮的循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氮循环的过程 工业固氮 高能固氮 生物固氮 氨化作用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氨化作用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氮化物、动物的含氮排泄物(如尿素),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后形成氨。 在有氧的条件下,土壤中的氨或铵盐在硝化细菌等的作用下最终氧化成硝酸盐,并存在于土壤中,部分硝酸盐进入水域被利用。 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N2、NO、N20,返回大气,这个过程称为反硝化作用。 氮循环包括固氮、氨化、硝化和反硝化等过程 固氮作用 反硝化作用 大气中氮 生物群落的氮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能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