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940270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4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83649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42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李白 学习目标 1.学习和掌握“留别诗”的特点,积累文中的重点文言词汇,品味诗歌灵动的语言; 2.理清全诗结构和梦游线索;发挥想象,品析诗作中新奇瑰丽的意象,以及迷离奇特的梦境,感受作者寄寓的人生感慨; 3.了解“借话别明己志”的别致构思;赏析诗歌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理解感受作者梦境所隐含的人生追求,感受作者抒发的深沉的情感;学习写作文学短评; 4.传承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手法,理解古人对社会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悟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25岁始在各地漫游,结交名流,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一、导入 天宝三载,李白因得罪杨贵妃高力士而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受挫。离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历山河。这时他在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可李白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供奉翰林———赐金放还———寄情山水 知人论世———写作背景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解题———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梦中游历。 天姥:天姥山。 吟:乐府歌行体的一种, 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 不拘一格。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另名《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亲友离开 寄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在异地送亲友 留别:自己要离开,向留在原地的亲友告别 虚实结合 二、文本研读 整体感知:分析本文线索 1. 找出诗中的过渡句 由现实转入梦境 由梦境回到现实 我欲因之梦吴越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2.情节梳理 ①第一段写“梦游之( )” ②第二段写“梦游之( )” ③第三段写“梦游之( )” 二、文本研读 由 景 吟 按时间顺序,可划分为:梦前—梦中—梦后 3.诗歌的诗眼: 二、文本研读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第一段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 海客:航海的人 信:的确,确实。 语:说,谈论 明灭:忽明忽暗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找到。浙江一带的人谈论天姥山,在云霞忽明忽暗时或许还能看见。 第一段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横:遮断 拔:超出 天姥山高耸入云,遮住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了赤城山。天台山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天姥山,就好像要拜倒在它的东南面一样。 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却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山的念头。 合作探究 2.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使用什么写作和修辞手法来体现的? 明确: 天姥山的特点:高大、巍峨。 手法:衬托 、夸张。高耸连天、横天蔽日;用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天台相比,衬托了天姥山的雄峻巍峨,用词“拔、掩、倾”,写出了天姥山高大、巍峨的气势。 合作探究 第一段小结 瀛洲难求 烟涛微茫 天姥可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