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954737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练习(含解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00次 大小:1503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社会,治理,国家,必修,选择性,历史
  • cover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单选题 1.中国的户籍制度始于周朝,至秦代初具规模。从商代的“登人”到汉代的“编户齐民”,再到宋代的“保甲制”,户籍制度通过体系完备的社区组织、行政网络克服了人口居住分散的特点建立起了自下而上的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我国历代政府之所以重视户籍管理,其根本目的是 A.严防农民串联造反 B.便于国家征集劳役和兵役 C.便于压迫剥削农民 D.巩固封建王朝统治 2.相比唐朝,宋朝的户籍制度不再将民众区分为“良民”与“贱民”,而是根据居住地的不同,将民户划分为“坊郭户”与“乡村户”。又根据居民有无地产,划分“主户”与“客户”,而按宋朝立法,“客户”要退佃离开,地主是不可以阻挠的。这一变化 A.反映中央集权趋于弱化 B.表明政府鼓励民众迁移 C.体现宋朝户口管理的开放性 D.说明宋朝户籍制度已经完善 3.中国古代政府用户籍制度来稽查户口、征收赋税、调派徭役、维护统治秩序。魏晋时期官府户籍登记的主要对象是自耕农,而私家依附人口、奴婢及流亡人口、寺院僧尼及依附人口未纳入官府户籍。关于魏晋时期的户籍登记状况,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说明当时百姓的人身自由度增加 B.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及国家赋税的增加 C.自耕农是官府赋役负担的主要承担者 D.促进了当时耕作方式的改进 4.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户籍制度始于周朝,至秦代初具规模,从商代的“登人”到汉代的“编户齐民”,再到宋代的保甲制,它通过体系完备的社区组织、行政网络克服了人口分散居住的特点,建立起了自下而上的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我国历代政府之所以重视户籍管理,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严防农民串联造反 B.便于国家征集劳役和兵役 C.便于统治者了解民情 D.户籍是赋役征发的依据 5.张琳在《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中写道:“西汉时期……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采取了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的办法,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这说明汉代户籍制度 A.开始加强对基层控制 B.减轻了对民户的控制 C.稳定小农以征发赋役 D.为历代的王朝所沿用 6.西汉时期政府实行编户制度,将民户的一些基本情况详细登记在户籍上。这一制度的实施 A.增强了国家治理能力 B.加重了普通民众的负担 C.旨在掌握人口真实情况 D.增强了封建国家的财力 7.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导致该变化的原因是 A.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 B.战国后期铁犁牛耕逐步推广 C.专制皇权向基层延伸 D.统治者意在遏制土地的兼并 8.明朝朱元璋时期,政府把普通百姓按职业划分为民户(包括儒户和医户)、军户、匠户、非正规职业户一一贾人、僧道、罪人,并且分别立籍进行管理。该措施有利于 A.缓和明初的土地兼并 B.强化政府对社会的控制 C.明代发展商品经济 D.遏制明朝社会贫富分化 9.据历史记载,西汉户籍有一般平民籍、宗室籍、商人市籍等多个类别。其中一般平民籍又分为 “大家”“中家”“小家”三个等级。西汉这样划分户籍的主要目的是 A.配合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划分明确的阶级地位 C.提供赋税征收的依据 D.抑制地主阶级多吞多占 10.元代的户籍分类管理制度即“诸色户计”,将全国的人户以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户计,分别立籍进行管理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 ) A.缓和土地兼并 B.遏制社会贫富分化 C.发展商品经济 D.强化社会控制 11.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 A.国家政权的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