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954749

第3课中国近代以来在政治制度演变练习(含解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347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政治制度,社会,国家,必修,选择性,历史
  • cover
第三课中国近代以来在政治制度演变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 1.下面是第一届和第二届人大代表构成表 届数 第一届 第二届 代表总人数 1226 1226 中共党员 668(占54.5%) 708(占57.7%) 民主党派 274(占22.3%) 284(占23.2%) 无党派 284(占23.2%) 234(占19.1%) 关于上述表格中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体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巩固了新中国的国家政权 C.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士组成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好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2.下表为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 1912年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31年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对其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A.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 B.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 C.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 D.都借鉴吸收了欧美民主政治建设的精华 3.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自1912年1月28日在南京成立,中间经过一次改选,至1913年4月8日在北京自行解散。在这14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开会220次,议决230余案。这一系列会议 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是议会的政治实践 C.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D.核心议题是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有学者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欲将总统制改为内阁制,但已经建立的制度改动起来殊非易事,临时参议院不得不寻求平衡,在赋予内阁行政权力的同时,保留了总统制体制下国家元首享有的若干权力,以致后来发生府院之争。该学者意在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切实维护了共和体制 B.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 C.扩大了参议院的权力 D.在政体选择上因人立法 5.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后来,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将“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中共作出上述改动的主要依据是 A.全民族抗战逐渐形成 B.中华民国政府组织涣散 C.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 D.为顺应广大人民的呼声 6.2011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耐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这里的“中国没有……陷入……争斗的局面”和“一党体制”是指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7.1947年国民党据《中华民国宪法》完成了政府的改组,在国府委员中,国民党人占17人、青年党、民社党及社会贤达占11,《大公报》对此的民意调查显示:100人中的50%为其打分为零分,平均分不到24分,其中 的人认为青年党和民社党根本就不该参加这个政府。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 A.抗战胜利后中国两种命运的斗争 B.中国人民为和平民主建国的努力 C.民主联合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 D.国民党政权处于合法性危机之中 8.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反映了 A.孙中山不计个人名利的本质 B.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了余地 C.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D.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9.中华民国成立当天,伍廷芳以外交总长名义向外申明:在租界收回以前,须按照规则维护租界秩序,保护中外利益。次日孙中山也表示,革命以前所有清政府与各国缔结的条约“均认为有效”。孙、伍二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