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993236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9《浣溪沙》 教案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225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浣溪沙
  • cover
古诗词诵读———9《浣溪沙》 【教学目标】 有感情朗读诗词,熟读成诵。 了解苏轼词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词的主旨,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意,感悟词的内容,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自己的志向,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诗词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词意,想象画面,感受清新雅致的美,走入诗人的内心,体会心境,品悟意境,感悟人生哲理。 难点:体悟作者在逆境中仍能保持旷达乐观的心态,从而树立正确应对逆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设计思路】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对话、想象等途径,引领学生走进诗词,加以想象,还诗词以画面。链接苏轼相关资料、各时期的创作以及现实生活的辐射,引导学生体会意境,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从而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诗词为介,导入新课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师:的确,一首首诗,一阕阕词,灿若日月星辰,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扉。同学们积累过哪些有关时间流逝的诗句?生回顾。其实,像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古往今来多少才子佳人文人墨客都在时间的流里感叹着光阴的流逝啊!2000多年前,孔子站在大河边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000多年前,李白面对黄河疾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么面对时间的流逝苏轼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生分享对苏轼的了解。 出示视频,教师以有趣的文字介绍苏轼———有人说,他是出色的美食家,也是优秀的厨 师:有人说,他是“诗人圈”中最优秀的运动员,从京城跑到了天涯海角,跑了一辈子。他的朋友圈中,人际关系更是大相径庭,上有天子朝堂,下有山野农夫、云游和尚,甚至还有政敌。这样一个人,他的人生注定让我们好奇。若想对苏轼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还需走进他的文字中———(导入课题) 诵词吟句,读出节奏 师:“浣溪沙”是词牌名,因西施浣纱而得名。同学们想想,你还学过什么词?对比一下,这首词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词有什么不一样?(这首词题目下方有一行小字,叫小序,也是这首词的引子。) 逐层推进,多样诵读 自由读首先,请大家先自己读两遍,读准字音,注意内部停顿。 指生读再找一个同学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看他在词的内部是如何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朗朗上口了。(和现代文一样,要按词语的构成及意义停顿。) 听范读播放范读音频(你听出了什么变化?小序和上阕是写景的要读得舒缓悠扬,下阕是抒怀要读得急促而高昂) 总结指导 出示朗读要领: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朗朗上口、读得声声含情。 合作读 师:听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加入了。我们来合作读,我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 合作探究,理解词意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呢?接下来的时间交给你们。 小组合作探究,出示自学要求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理解词意。说一说你们小组读懂了什么?是如何读懂的? 小组合作探究,汇报 对导语的理解(背景):出示导语、中国地势图(我们都知道咱们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江河溪流大多自西向东流淌入海,正所谓“一江春水向东流”。但这首词中的兰溪却因局部地势出现西流现象,于是唤起了作者的无限遐想。 对上阕的理解:仅仅21个字,却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 3.对下阕的理解:解释“唱黄鸡”四、了解背景,品悟诗情播放同学合拍朗诵视频。 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幅画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清新、和谐、惬意)一个人在什么样的心情下,笔下的景物才会如此清淡幽静?(平静、宁静)你的耳畔仿佛听到了什么?子规也叫布谷鸟,还叫杜鹃。相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