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99709

《松花江上》课件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10584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松花江上,课件
  • cover
歌词两首激情导入:播放《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歌曲,并播放东北遭受日本人侵略时的图片,人们残遭迫害、背井离乡的图片,播放给学生看。 当你听到这凄凉痛苦的歌声,看到这些遭受痛苦的同胞,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呢?松花江上作者简介: 张寒晖,现代作曲家,原名张兰璞,河北定县人。他的代表作有《松花江上》《去当兵》《游击乐》等,还有《军民大生产》也是他改编的。其中,他的《松花江上》和《边区十唱》等优秀歌曲永远留在了人们的生活中。 《松花江上》创作于1936年11月,当时我国东北被日本帝国主义所占领,日本还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被蒋介石驱赶到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小,被迫流亡关内,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人人心中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当时正在西安二中教书的张寒晖,天天见到这种流浪徘徊的惨景,深深触动他的心弦,于是以笔作枪,创作出这首凄婉的歌曲来缅怀在铁蹄下遭受凌辱、流离失所的百姓 。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这里的“我”指谁?读了这一部分歌词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读一读? 在这一部分里,有两处重复的内容,它的作用就是强调了作者怀恋家乡的情感。“我”是指流亡者。 漂泊他乡的心情是苦痛的,无奈的,无助的。 1———6行 怀念沦陷的故土 那么,作者歌词中所写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呢? 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因中国东北被日本称作满洲)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 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 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 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 流浪!为何要脱离家乡?为何要抛弃宝藏? “九一八”为什么反复出现两次呢? 表达难忘国耻的情感。 (“流浪”反复三次)表现出了流浪的时间长、无休止,又说出了人民的无奈和内心的痛苦。7———14行 诉说流亡的凄苦,有家难归。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 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够欢聚一堂。这部分中,“哪年哪月”的反复有什么作用?两次反复“爹娘啊” 充分的表达了什么感情? 流离在外的人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他们的愿望怎样才能实现呢?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个青年,你会怎样做? 是啊,好多英雄志士都投入到了抗日的行列。通过八年的抗战,咱们中国最后终于胜利啦!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两个重复出现的“哪年哪月”,表达出流亡者期盼回到家乡的情感。爹娘啊, 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够欢聚一堂。反复两次“爹娘啊,”仿佛是流亡者大放悲声的哭诉。 15———21行 呼唤光明。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抗击日寇的决心与收复失地的期望。4、联系实际,拓展延伸⑴ 说一说,虽然现如今是和平年代,但我们应不应该学习他们的爱国热情? ⑵ 应该怎样做? 同学们都谈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师这里有十六个字送给你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5、作业布置(1)将《松花江上》这首歌学会,并唱给家长听。 (2)学习一些革命歌曲。 6、板书设计松花江上怀恋家乡 痛诉凄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