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997727

选择性必修1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共51张PPT)

日期:2024-05-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324970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选择性,PPT,51张,课件,交往,对外
  • cover
(课件网)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和国家关系 (1)中国 ①民族关系 古代:各民族之间既有和睦相处,也有矛盾冲突,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 秦汉: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魏晋南北朝: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隋唐:各民族在大一统条件下大交融、大发展→宋辽夏金:政权并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并未中断→元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多元一体民族格局渐趋稳定 近代:中华民族开启自觉发展新阶段 现代:中国共产党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华民族大团结局面日益巩固 ②国家关系:新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西方:近代以来,西方民族国家形成,规范国家与国家之间交往的国际法也逐渐形成并成熟 【单元导读】 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中国的对外交往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各朝代都有管理边疆民族和国外宾客的机构。汉朝的“大鸿胪”、唐朝的“鸿胪寺”,都有管理民族事务及对外交往的职能。图中所绘是唐朝鸿胪寺官员接待外来宾客的场景。 唐朝《礼宾图》壁画 第一篇章 包容交流,多元一体———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2、春秋到战国: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出现民族融合的第一次高潮 (1)春秋: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华夏族; (2)战争频繁,导致民族迁徙和广泛的交流, 产生华夏认同观念; 1、管理边疆民族及对外交往的机构: 商朝:“宾” “宾,掌宾客之官也”(《尚书》) 周朝:“小行人”“小行人,掌邦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者”(《周礼》) (3)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 回顾:先秦时期(夏商周)的民族关系(《纲要》上P10) 一、包容交流,多元一体———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东北:夫余、乌桓; 北方:匈奴; 西北:羌、氐; 南方:夷、越。 1、你找到了哪些周边民族?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一)秦朝 乌桓 氐 2、如何管理这些地方? 中央:设“典客”“典属国”管理民族事务 地方: 北逐匈奴,修筑长城 南抚夷越,设郡管辖 “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 “典属国,秦官,掌蛮夷降者。” 1.中央: 2.地方:(1)北方:匈奴 (二)汉朝 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秦朝典客演变而来) ①汉初 和亲政策 ②汉武帝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取得大胜 ③东汉初, 匈奴分裂,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 ④89年,窦宪破北匈奴之战,取胜后刻铭燕然山。 ⑤北匈奴西迁 《燕然山铭》 前200年,汉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前192年,汉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前176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前174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 前162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 前160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56年,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52年,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及郡邸长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行人为大行令,初置别火。王莽改大鸿胪曰典乐。初,置郡国邸属少府,中属中尉,后属大鸿胪。 一、包容交流,多元一体———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2)西北: 2.地方: 政策:设管理机构 ①西汉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分别是敦煌、酒泉、张掖、武威; ②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作为西域的军政机构; (3)东北:汉武帝设“护乌桓校尉”灭卫氏朝鲜,设汉四郡 东北: 设护乌桓校尉 河西走廊: “河西四郡” 西域: “西域都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