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基因突变随堂速测 一、单选题 1.DNA分子中碱基上连接一个或多个“—CH3”,称为DNA甲基化,DNA甲基化的程度与所连的“—CH3”数目呈正相关。甲基化程度可影响基因的转录程度,这种变化可以遗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甲基化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B.DNA的甲基化理论可用来解释同一性状的多种表现形式 C.基因甲基化产生的变异可能使生物更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D.可通过调控原癌基因的甲基化程度为癌症治疗提供新思路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其分子病理是β基因发生单一碱基突变,导致红细胞扭曲成镰刀状(即镰变),会阻塞毛细血管,引起局部组织器官缺血缺氧,产生脾肿大、胸腹疼痛(又叫做“镰形细胞痛性危象”)等临床表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DNA探针可检测该疾病 B.通过骨髓移植可有效治疗该遗传病 C.重症患者可能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D.低氧条件可能诱发危象,因此经常吸氧能有效遏制该疾病的发生 3.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 A.一种基因可能控制多种生物性状 B.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与外界环境共同控制 C.基因控制性状都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实现的 D.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也发生改变 4.玉米的籽粒颜色中,黄色和白色受一对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控制,其中R 基因控制黄色,r基因控制白色。如图表示某黄色籽粒植株的 R、r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已知不含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现让该黄色籽粒植株作为父本和白色籽粒植株杂交,后代中出现了少量的黄色籽粒植株,其原因不可能是父本在产生配子时( ) A.减数分裂前的间期,r基因突变为R 基因 B.四分体时期,R和r基因所在的片段发生交换 C.减数分裂Ⅰ后期,9号染色体未正常分离 D.减数分裂Ⅱ后期,9 号染色体未正常分离 5.端粒DNA序列会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缩短,当缩短到一定长度染色体便丧失复制的能力。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逆转录酶)能修复受损的端粒DNA序列。在人类大部分肿瘤细胞中可以检测到端粒酶活性。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具有端粒酶活性的细胞,一般能无限增殖 B.端粒酶可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来修复端粒DNA C.癌细胞可以通过维持端粒的长度来保证其处于分化的状态 D.端粒缩短导致的细胞衰老甚至死亡,可能是生物进化出来的一种肿瘤抑制机制 6.绿叶杨的部分体细胞基因突变引起芽变,芽变长出的枝条经无性繁殖后选育出红叶杨。红叶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类囊体减少,液泡中花青素量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杨树叶绿体基粒类囊体的差异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红叶杨的光合速率较慢 B.红叶杨的叶肉细胞可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的复原实验 C.红叶杨的选育说明该过程发生了进化,形成了新物种 D.红叶杨染色体上基因突变的位点与猫叫综合征的病因均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识别 7.黄色小鼠(AA)与黑色小鼠(aa)杂交,产生的F1(Aa)不同个体出现了不同体色。研究表明,不同体色的小鼠A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但A基因上二核苷酸(CpG)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如图)出现,甲基化不影响DNA复制。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F1个体体色的差异与A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 B.甲基化可能影响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 C.碱基甲基化不影响碱基互补配对过程 D.甲基化是引起基因结构改变的常见方式 8.一只雄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从野生型变为突变型。该雄鼠与野生型雌鼠杂交,F1的雌、雄鼠中均有野生型和突变型。由此可以推断,该雄鼠的突变为( ) A.X染色上的隐性突变 B.Y染色上的显性突变 C.常染色上的隐性突变 D.常染色上的显性突变 9.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