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043572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复习教考融合之《李凭箜篌引》(含解析)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4次 大小:476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复习,教考
  • cover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复习 教考融合之《李凭箜篌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听筝①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岐路洛阳城。 [注]①当时诗人的族侄柳宗元因参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南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着力表现弹奏者精湛的技艺,借乐声传情,抒发感时伤别之情,真切感人。 B.首联上句“抽弦促柱”描述弹筝的动作,下句“无限”一词强化了听筝引发的悲怨情。 C.颈联用“谁家”“何处”连续发问,其句式特点与《春江花月夜》里的相关诗句相似。 D.尾联写由听筝引发的诗人与族侄身处两地的离别之恨,照应了第二句的“悲怨”之意。 2.请比较本诗颔联与《李凭箜篌引》中“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一句在描写音乐方面的异同点。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①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②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云和:地名,出产乐器。②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很经典的应试诗,也是一首精彩的“音乐诗”,写的是“湘灵鼓瑟”。 B.常常听说湘水神灵,善于弹奏云和之瑟。诗人在诗歌开头两句就概括了题旨。 C.乐曲使得冯夷起舞,远游的人却不愿听。河神能理解湘灵的哀怨楚客却不行。 D.曲终声寂未见女神,江烟消散露出青峰。乐曲在高潮中嘎然而止,呼应开头。 4.本诗与《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描写手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凤栖梧 柳永 帘内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牙板①数敲珠一串,梁尘②暗落琉璃盏。 桐树花深孤凤怨。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③肠先断。 [注]①牙板,歌女演唱时用以拍节之板。②梁尘,梁上的尘土,化用了刘向《别录》“晨歌动梁尘”一句。③玉山未倒,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指人还没有喝醉。玉山,形容男子仪容之美。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用美妙的歌声来描写歌女之美,具有欲扬先抑、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的作用。 B.歌女演唱时牙板拍节声如珍珠落玉盘,振得梁上尘土不知不觉落入晶莹碧透的酒杯。 C.词人借助凤凰非梧桐树不栖的传说,以“深”“孤”“怨”传达出歌声幽怨而渺远。 D.这首词所描写的歌声,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使读者同时获得了听觉和视觉上的享受。 6.本词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都是表现音乐之美的佳作,请简要分析两首作品描写音乐的方法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王中丞闻琴 谢朓 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 蕙①风入怀抱,闻君此夜琴。 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 无为澹容与②,蹉跎江海心。 [注]①蕙:香草;②容与:徘徊犹疑。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凉夜景物,“吹”和“动”两个动词,以动衬静,凸显了夜晚的静谧。 B.第三句不说风吹送芬芳,而说“入怀抱”,用比拟手法把风写得极有灵性与感情。 C.末两句写诗人听到琴声后,产生了不要迟疑犹豫、赶快归隐江湖的感慨。 D.“闻琴”的环境凄清,琴声清雅,全诗在“清”的意境中达到和谐统一。 8.诗的五、六两句“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与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相比,在描写乐声方面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李颀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