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C.购物时自带环保袋 D.出行时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2.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知识最终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 B.多吃肉类,少吃蔬菜 C.生石灰干燥剂,可以少量的食用 D.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用燃烧法 3.下列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钛合金 B.塑料 C.棉花 D.陶瓷 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知识归纳有错误的是 选项 知识归纳 A.化学与家居 ①由含有化学合成纤维的衣料制成的衣服,牢固耐穿 ②新装修的房屋中放置活性炭包除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B.化学与出行 ①“共享电动车”方便市民绿色出行,减少了大气污染 ②高铁车头用到的玻璃钢是应用最广泛的复合材料 C.化学与环境 ①塑料制品的使用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废弃塑料带来“白色污染” ②露天焚烧垃圾以保持环境整洁 D.化学与健康 ①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防止滥用食品添加剂 ②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A.A B.B C.C D.D 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羊毛纤维和蚕丝 灼烧后闻气味 B 除去木炭粉中混有的少量Fe2O3 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C 鉴别NH4C1和(NH4)2SO4固体 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D 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 将混合气体通过装有饱和Na2CO3溶液的洗气瓶后,再通过浓硫酸干燥 A.A B.B C.C D.D 6.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A.混合物:石油、天然气 B.氧化物:干冰、冰 C.复合肥:尿素、硝酸钾 D.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 7.区分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所用方法完全正确的是( ) 需要鉴别物质 方法1 方法2 A 苏打和小苏打 滴加酚酞 滴加氯化钙溶液 B 硝酸铵和硫酸钠 溶于水测温度 消石灰研磨闻气味 C 矿泉水和生理盐水 蒸干 加肥皂水 D 纯棉制品和涤纶制品 观察颜色 灼烧闻气味 A.A B.B C.C D.D 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浓盐酸瓶塞,可看到大量白烟 B.小木条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变黑 C.点燃棉纱线能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9.下列鉴别或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熟石灰鉴别(NH4)2SO4和K2SO4两种化肥 C.用灼烧法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D.用酚酞试液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10.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如表各组对主题知识的归纳中不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与能源 B.化学与生活 ①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②氢燃料电池是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①鉴别棉织物和毛织物可灼烧闻气味 ②炒菜时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材料 ①碘摄入不足会引起人体甲状腺肿大 ②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水产品对人体有害 ①油漆可防止钢铁材料生锈 ②碳纤维可用作复合材料 A.A B.B C.C D.D 二、判断题 11.聚氯乙烯塑料袋不可用作食品包装袋( ) 12.聚氯乙烯薄膜无毒,可以包装食品。( ) 13.食物中能供给人们生命活动所需要能量的物质都是无机化合物。( ) 14.用灼烧的方法可区分棉纤维与聚酯纤维( ) 15.陶瓷材料就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材料。( ) 三、综合应用题 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1)葡萄糖酸锌(化学式为)口服液可用于补锌。组成葡萄糖酸锌的元素中,属于常量元素的是 (填元素符号)。 (2)郁铭芳院士是我国化纤领域奠基人,他纺出了我国第一根合成纤维。下列属于合成纤维的是_____(填字母) A.涤纶 B.蚕丝 C.腈纶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