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078564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教学设计(打包2课时)

日期:2024-06-11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367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节,环境,稳态,教学设计,打包,2课时
    课题 §1.2 内环境的稳态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讨论血液生化检查化验单,构建稳态的概念,认同生命系统的开放性、动 态平衡特性。 2.通过分析“ 内环境稳态及调节是机体在多种器官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简述稳态 调节机制,初步体会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认同生命系统的整体性。 3.通过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实例的分析,说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认同内环境稳态 对机体健康至关重要,增强自我保健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4.通过“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课外活动,深入理解内环境稳态的含义,发展科学 思维和探究能力,领悟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内环境稳态及意义。 教学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意义。 教学过程 时 间 教学 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5m in 1. 内环 境的 动态 变化 【创设情境】 展示血液生化检查化验单 【提问】 1.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 一个变化范围,并且范围不是很宽 泛,这说明什么? 2.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为什 【观察】血液生化检查化验单 【分析回答】 认同生命系统开放性、动态平衡特性 么会发生变化呢? 5m in 2. 对稳 态调 节机 制的 认识 【组织引导】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 1-4 【提问】 1.内环境中营养物质、代谢废物、 氧气、CO2 的含量是如何维持相对稳 定的 2.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 对内环境稳态会造成什么影响? 3.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 能够保持协调一致呢? 【观察】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 环、泌尿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 【分析回答】 1.体会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与 内环境稳态的关系 2.体会整体与局部关系,深化结构与功 能观 3.聆听科学家对稳态调节机制认识的 完善过程,感悟随科学发展概念也随之 完善,认同生命系统整体性。 5m in 【组织思考】 1.分析内环境化学成分稳态失调实 例 1:血液生化检查化验单,上下箭 头代表什么含义?可能对让人体造 成什么不利影响? 2.分析内环境理化性质稳态失调实 例 2:健康人的体温接近 37℃ , 超 过 39℃即为高热。请回忆高热最严 重时的感受。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 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 【引导总结】 3.以上两个实例说明了什么? 【分析回答】 1.根据化验单超标数据,分析对人体造 成的危害。 2.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理论知识联系起 来,了解疾病的危害,理解稳态是机体 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说明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 限度的 5m in 3. 内环 境稳 态的 重要 意义 【引导分析】 1.引导学生分析内环境稳态与细胞 代谢关系,总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 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分析“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应机 体的健康状况 ”的原因,总结内环 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体现。 【思考分析】 1.学生从细胞代谢需要的物质和条件 调度分析。 2.学生感悟“共建共享 ” 3m in 4. 课外 实践 活动 交流 1.分享小组调查报告 2.对调查活动进行小结 1.学生交流、反思、总结 2.学生认同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 方法之一,并重视对调查中的“意外 ” 现象再探究 1m in 小结 教师小结本节课重要概念,期望增 强自我保健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聆听课题 第 1 章 第 2 节 内环境的稳态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生物体维持pH 的稳定 ”探究实验,说明内环境具有维持pH 相对稳定的能力, 阐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以 pH 为例,阐明机体通过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3.关注健康问题,运用内环境pH 稳态的知识评价“酸碱体质理论 ”的科学性,并向他人 宣传科学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 教学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 教学过程 时间 教 学 环 节 主要师生活动 1 ’ 导 入 教师: 以“酸碱体质理论” 的表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