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无题二首 (其一) 作者:李商隐 温故知新 上一课《师说》是韩愈根据针砭时弊所写作的古代文学议论文(论说文),论述了从师的必要性和原则,批评了世俗偏见,在当时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课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并通过无可辩驳的推理,提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鲜明观点。 文体常识 《无题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组诗作品。第一首为七言律诗,着重抒写相爱而受到重重阻隔不能如愿的怅惘之情。 首联交待时间和地点,即昨夜身处星辰高挂的静谧幽深的夜空下;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颈联写送钩射覆酒暖灯红之乐,衬托出萧索孤独之情绪;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自叹事业无成而身不由己。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政治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并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著有《李义山诗集》。 创作背景 对于《无题二首》(其一)古诗的创作契机历来众说纷纭,据诗意看,诗人描写了他与相爱之人心心相印却无缘久处的惆怅之情,同时也隐约透露了诗人在政治上困顿失意的情怀。 识字辨音 心 有 灵 犀 xīn yǒu líng xī 嗟余听鼓 jiē 射 覆 Shè fù 应 官 ? yìng 兰 台 转 蓬 lán tái zhuǎn péng 初读感知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二首(其一) 李商隐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文本赏析 词句注释: “昨夜” “星有好风。”此含有好会的意思; 星辰,众星,星之通称。 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画楼:指彩绘华丽的高楼。一作“画堂”。桂堂:形容厅堂的华美。 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译文: 昨夜的星辰与昨夜的春风,在那画楼之西侧桂堂之东。 开头两句由今宵的情景引发对昨夜的追忆。这是一个美好的春夜: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空气中充溢着令人沉醉的温馨气息,一切都似乎和昨夜相仿佛。 但昨夜在“画楼西畔桂堂东”和所爱这相见的那一幕却已经成为亲切而难以追寻的记忆。 颔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词句注释: 犀角中心的髓质像一条白线贯通上下, 借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和暗通。 灵犀 颔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译文: 身虽无彩凤双翅飞到一处,心却有灵犀一点息息相通。 由追忆昨夜回到现境,抒写今夜的相隔和由此引起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彩凤双翼双飞,常用作美满爱情的象征。这里用“身无彩凤双飞翼”来暗示爱情的阻隔,可以说是常语翻新。而用“心有灵犀一点通”来比喻相爱的双方心灵的契合与感应,则完全是诗人的独创和巧思。 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字词辨析 隔座送钩:一队用一钩藏在手内,隔座传送,使另一队猜钩所在,以猜中为胜。 分曹:分组。 射覆:把东西放在菠盖物下使人猜。 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译文: 隔着座位送钩春酒多温暖,分开小组射覆蜡灯分外红。 乍读似乎是描绘诗人所经历的实境,但也不妨理解为因身受阻隔而激发的对意中人今夜处境的想象。在诗人的想象中,对方此刻想必在画楼桂堂之上参与热闹的宴会。宴会之上,灯红酒暖,觥筹交错,笑语喧哗,隔座送钩,分曹射覆,气氛该是何等热烈。越是阻隔,渴望会合的感情越是热切,对于相隔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