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0189

《题乌江亭》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6426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题乌江亭,课件
  • cover
课件23张PPT。题乌江亭(杜牧)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牧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走进作者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杜牧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圣人等官。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 写作背景:唐文宗开成四年(839),杜牧结束在南方十余年的漂泊生涯后,由宣州赴京时渡江经过乌江亭。相传乌江亭就是项羽自杀的地方,诗人见到乌江亭,想到昔日西楚霸王丧身于此,心生感慨,便写下了这首咏史诗。 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士重来未可知 。 怀古咏史诗在赏析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①要弄清史实,作者“———什么“古”; ②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③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④要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对比、自比)给你一把钥匙1、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吟咏了哪段历史?你从诗歌哪些地方知道的? 2、对项羽的选择,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3、杜牧认为项羽失败后应该怎么办?依据是什么? 4、这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表达了什么观点? 5、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赏析《题乌江亭》 赏析《题乌江亭》 1、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吟咏了哪段历史?你从诗歌哪些地方知道的? 2、对项羽的选择,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项羽乌江自刎。题目,江东子弟。 ———不是英雄所为。“包羞忍耻是男儿”?因为只有能“包羞忍耻”以图东山再起才是英雄所为。可惜的是项羽一直到死也不知总结教训,只是归于“时不利”,确实有愧于其“英雄”之名。 3、杜牧认为项羽失败后应该怎么办?依据是什么? 4、这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表达了什么观点? 应该东山再起。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但若要成就大事就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挫,其中说明了“败不馁”的道理,具有积极意义。 5、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明确: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从大处着眼,直接议论,直抒胸臆。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肯:怎肯)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拓展延伸 1、李清照、王安石的观点分别是什么?———李清照认为做人应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也要死得气壮山河。“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楚霸王因为当时政治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才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败,当时的处境已无回天之力。就算项羽回到江东,只怕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 杜牧乃世家子弟,他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并且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因此,他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但他早年仕途不顺,中年时期又历经磨难。所以,在他看来,只要以平常心看待胜败,“包羞忍耻”,总结失败的教训,必能“卷土重来”。 2、为什么三位诗人对项羽之死有如此不同的评价? 李清照作为北宋过渡到南宋的诗人,目睹了宋高宗狼狈的南逃经历,因此她从女性的角度,对项羽为人的价值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她用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宁死不屈,来讽刺南统治者在金兵南侵、国破家亡之时不顾百姓的死活、抛弃中原大好河山、只管自己狼狈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