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01907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 圆(1) 说课课件(共48张PPT)

日期:2024-05-11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7772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课件,48张
  • cover
(课件网) 第二章第一节 圆(第1课时)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教材分析 教法与学法 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 说课流程 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平行四边形等直线型中心对称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曲线型中心对称图形。在中学数学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已学过的旋转、轴对称、中心对称等知识的巩固,也为高中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圆的相关性质定理的探索和证明,集中反映了事物内部量变与质变之间的关系,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矛盾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等,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载体,它以简洁、优美的形式,丰富深厚的内涵,刻画了自然界和谐统一的关系,是数与形结合的完美点。 从教材编排来看,本节课的内容为后面学习探究圆的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打下了基础。 重点:1.圆的概念的探究,会判断点与圆的 位置关系; 2.能够解释和解决一些生活中关于圆的问题。 难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生情况分析 技能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研究中心对称图形性质的一般方法,具备简单的几何说理能力。 认知方面:学生在小学已经了解画圆的方法和圆的一些相关概念,同时在初二了解了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情感方面:圆是最完美的图形,学生向往进一步探究它的奥秘。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圆 的概念。 (2)经历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 会运用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 间的数量关系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在确定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的过程中,体会用数量关系来确定 位置关系的方法,逐步学会用变化 的观点及思想去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探索过程,使学生 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 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和初三 学生的特点,采用“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即教 者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展示圆的画法、表示方法、点 与圆的位置关系,对重点、难点进行点拨、诱导、启发 ,并利用当堂训练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把课堂 还给学生,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 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与习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 的不良方式,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法与学法 (二)学习方法: 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模仿等方法,学会观察、探索和归纳出结论, 且善于运用结论。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从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探索-归纳-运用”的数学思想。 四、教法与学法 【自学要求】 1.了解圆的概念。 2.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简单运用 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 量关系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课前预习布置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新知探究,解决问题 当堂训练,当堂反馈 回顾反思,小结本课 1. 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提问:这些平面图形有什么共同点? 中心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请学生观察这几幅图片的共同点,将圆归纳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 圆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许多物体都给我们以圆的形象. 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数学家] 第二章 对称图形———圆 第一节 圆(第1课时) 提问:类比前面中心对称图形的学习过程, 想一想我们将要研究圆哪些方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 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搜集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并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感到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