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113793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红色作品我来读—英雄群像》课件(共57张PPT)

日期:2025-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83618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单元,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备课
  • cover
(课件网)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英雄群像———《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 任务一:红色作品我来读 活动一:了解背景,走近《狼牙山五壮士》 走近作者 沈重(1915———1986) 原名沈绍初,浙江吴兴县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同年参加革命。1939年到晋察冀边区,先后担任晋察冀通讯社科长,特派员,新华社冀晋支社副社长等职,抗战中作为《晋察冀日报》特派记者,主要在冀西游击区参加部队和地方的军事活动,因此,他的通讯报告作品大多是武装斗争的题材。 活动一:了解背景,走近《狼牙山五壮士》 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杀光、烧光、抢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然而,英勇不屈的中华民族经历了14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把侵略者赶出国土,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期间,无数的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尊严,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颂歌。 历史背景 1941年9月25日,日军纠集三四千人的兵力,进犯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当时在这一地区隐蔽着我们的许多干部和三四万群众。由于我主力部队转移到敌后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军只有一个连的兵力,这个连就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 活动一:了解背景,走近《狼牙山五壮士》 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领略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吧! 回顾课文,说五壮士的事迹。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活动二:回顾课文,利用小标题理清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接受任务→( ) →( ) →( )→跳下悬崖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阅读方法解密 列小标题 概念:我们知道,文章的题目叫做标题,那么每个段落的段意加以提炼而成的小题目,就叫小标题。 方法:①寻找重点词句,加以提炼。②概括各段段意,加以浓缩。③找准文章中心线索,并加以贯穿。 活动二:回顾课文,利用小标题理清内容 活动三:品读释疑 ,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 阅读提示: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够表现五位壮士英雄气概的词句,圈画出来,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 汇报句式: 我认为五壮士的英雄气概表现在_____(课文中的语句),这句话中的_____(关键词),让我体会到_____。 活动三:品读释疑,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在班长后面。 从“斩钉截铁”“走”我感受到作为班长的马宝玉在生死抉择面前的坚决果断、毫不犹豫。从“热血沸腾”我体会到战士们对于班长所做决定的认同,以及他们舍生取义的决心。这里体现了五壮士的豪壮之气。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从“抢前一步”“夺过”我体会到班长马宝玉当机立断,身手敏捷,有勇有谋;从“猛地举起”“砸”我感受到他的果敢勇毅和对敌人的强烈仇恨。 活动三:品读释疑 ,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 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从描写马宝玉动作的词语中,我体会到他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誓死杀敌的决心。 活动三:品读释疑 ,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通过对五壮士神情的描写,我感受到五壮士为能成功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