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节 共价键 第2课时 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学习目标 1.通过认识共价键的键能、键长和键角,从微观角度模型化解释分子的空间结构。 2.掌握用共价键的强弱解释物质稳定性的方法。 学习目标 结合共价键的键长、键能和键角等数据,理解分子的性质与键参数的关系,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素养目标 情境引入 1. HCl、HBr和HI中的化学键均为共价键,其稳定性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如何进行比较呢 2. CO2和H2O都是三原子分子,CO2分子是直线形结构,而H2O分子是V形结构,这是什么原因呢? 思考: 键参数———键能、键能、键角 教学过程 一、键能 1.概念:气态分子中 1 mol 化学键解离成气态原子所吸收的能量 2.单位:kJ mol-1 3.测定条件:298.15K、100kPa 4.意义: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牢固,由此形成的分子越稳定。 注意:断开CH4中的4个C—H,所需能量并不相等,因此,CH4中的C—H只能是平均值,而表2-1中的C—H键能是更多分子中的C—H键能的平均值。 5.应用:键能可以用于计算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过程 键 键能 键 键能 H-H 436.0 N≡N 946 F-F 157 N-O 176 Cl-Cl 242.7 N=O 607 Br-Br 193.7 O-O 142 I-I 152.7 O=O 497.3 C-C 347.7 C-H 413.4 C=C 615 N-H 390.8 C≡C 812 O-H 462.8 C-O 351 H-F 568 C=O 745 H-Cl 431.8 N-N 193 H-Br 366 N=N 418 H-I 298.7 思考: 1、对比卤素单质的键能,与卤素氢化物的键能,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从上到下,卤素原子半径越大,键能越小(F除外) 教学过程 键 键能 键 键能 H-H 436.0 N≡N 946 F-F 157 N-O 176 Cl-Cl 242.7 N=O 607 Br-Br 193.7 O-O 142 I-I 152.7 O=O 497.3 C-C 347.7 C-H 413.4 C=C 615 N-H 390.8 C≡C 812 O-H 462.8 C-O 351 H-F 568 C=O 745 H-Cl 431.8 N-N 193 H-Br 366 N=N 418 H-I 298.7 思考: 2、对于同种元素形成的单键、双键、三键的键能有何差异? 同种元素:单键<双键<三键(键能) 3、双键键能不等于单键键能的两倍,说明了什么? σ键 和 π键 键能不相等: C与C之间:σ键> π键 N与N之间:σ键< π键 教学过程 二、键长 1.概念:键长是衡量共价键强弱的另一重要参数。简单地说,键长是构成化学键的两个原子的核间距。 2.单位:pm(1 pm=10-12 m) 教学过程 请同学们观察下表,并找出键能数据中存在的规律 (从成键个数,成键原子的半径分析) 规律1: 规律2: 同种类型的共价键,成键原子的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小。 成键原子相同的共价键的键长:单键键长 > 双键键长 > 三键键长 规律3: 一般地,键长越短, 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牢固,由此形成的分子越稳定。 教学过程 思考:F-F不符合“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的规律,为什么? F原子半径很小,因此F-F的键长短,而由于键长短,两个F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原子核之间的距离小,排斥力大,因此键能小。 教学过程 思考与讨论: 教学过程 (1)对于反应H2(g)+Cl2(g)=2HCl(g) ΔH=(436.0+242.7 -2×431.8) kJ·mol-1=-184.9 kJ·mol-1。 对于反应H2(g)+Br2(g) =2HBr(g) ΔH=(436.0 +193.7 -2×366 )kJ·mol-1=-102.3 kJ·mol-1。 (2)通过计算 1 mol H2与 1 mol Cl2反应生成 2 mol HCl时,放出184.9 kJ 的热量;1 mol H2与 1 mol Br2(蒸气)反应生成 2 mol HBr时,放出 102.3 kJ 的热量。说明 2 mol HBr 分解需要吸收的能量比 2 mol HCl低,故HBr更易分解。 解析: 教学过程 (3)N2、O2、F2与H2的反应能力依次增强,其原因是N≡N键、O=O键、F—F键的键能依次为946 kJ·mol-1、497.3 kJ·mol-1、157 kJ·mol-1,键能越来越小,共价键越来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