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备课 课题 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授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课型 新授课 第 1 课时(共1课时) 教材分析 《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一课是人教鄂教版《科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本课是单元的第一节课。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要使学生能够区分我们周围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并不容易,需要在教学中提供丰富的包含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事物的图片,并调动学生的思推,积极参与课堂上的讨论,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为了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学生还需要到现实生活中做调查,调查自己生活环境中的哪些事物属于自然世界,哪些事物属于人工世界。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他们还不能以纯抽象的方式进行思维,往往要借助于形象的或者与动作有联系的表象作为思维的基础。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的借助操作给学生提供准确、丰富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有效的科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要使学生能够区分我们周围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并不容易,需要在教学中提供丰富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事物图片,调动思维,并在现实世界中调查。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说出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而建筑物、纺织产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通信工具等构成了人工世界。 科学思维:学生在已有体验、实际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描述自然世界、人工世界事物特点的现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及实地考察活动,提升比较与分类的思维能力。 态度责任:表现出对区分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的兴趣,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能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教学重点 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说出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而建筑物、纺织产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通信工具等构成了人工世界。 教学难点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在已有体验、实际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描述自然世界、人工世界事物特点的现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10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 自然世界:帖相应的图片 人工世界:帖相应的图片 教学过程 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观察单元页和课页图,提出问题:图中的哪些事物是人工的 哪些是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的? 学生活动: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预设:学生能够说出大山、植物是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的,飞机、热气球、房屋是人工制造的。 全班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初步知道景和物可以分成两大类,人工的和自然的。 二、科学实践活动-一认识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 1. 分类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包含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图片、视频资料。 提问: (1)我们周围的世界中有哪些事物 (2)能将它们分为自然的和人工的两类吗? (3)观察自然世界的特点,自然世界有哪些事物 (4)观察人工世界的特点,人工世界有哪些事物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老师准备的图片和视频进行分类活动。自然世界分为一类,人工世界分为另一类。 预设:大部分学生能够分类较准确,对于教师准备的瓦片学生可能会出现差异。 自然世界:石头、土块、植物 人工世界:纸张、瓦片、丝绸、塑料制品 学生尝试说一说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区别 教师小结:我们周围的世界可以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植物、动物、天空、大地等是自然形成的,它们构成了自然世界;电器、交通工具、文具、房屋等是由人设计和制造出来的,它们属于人工世界。 设计意图:知道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本质区别。 2.调查 谈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