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基本信息 单元(或主题)名称 中国的位置和疆域 学科 地理 学段 七年级 年级 其他相关领域或学科 主要教材 书名:七上地理教材-出卷网-:中国地图-出卷网-出版日期:2014年6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初中地理教学强化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的意义1.响应国家号召近年来,关于“问题地图”的新闻事件层出不穷,对待“问题地图”,不仅需要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相关部门的严格查处,公民亦需要认识到“问题地图”的危害性,具备基本的国家版图知识,有辨别“问题地图”的“火眼金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强化国家版图意识教育是对国家宣传号召的积极响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体现地理学科的德育价值??地理学科的德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国家版图意识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学生的国家版图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进一步增强学生正确的政治认同感,是地理教育所承担的德育职责。??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课程目标部分要求“运用地图,描述中国地理位置与疆域特征”“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的位置和疆域”一节是初中学生系统学习“中国地理”的起点,也是认识中国领土和疆域最直接的学习内容。本节内容与国家版图知识直接相关,上好本节课,是学生打好国家版图知识的基础并增强学生的国家版图意识与海洋权益意识。??二、学生情况分析学习本节课以“识记”为主,学生并不会对学习内容产生思维上的理解困难,但是学习本节课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地理”的兴趣,为国家版图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部分学生对“辽阔的国土”较为熟悉,但对“海洋国土"“版图意识"缺乏基本认知,需要教师补充素材。因此教学本课,教师要从维护国家主权的角度,强化学生的国家版图意识。 教学实践后反思 本节课为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位置和疆域。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图,描述中国地理位置与疆域特征并能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在这节课的新课中,我基本上能完成教学任务,但还有以下地方做的不好:1.板书问题。板书是微型的教案,这节课下来,我发现自己在板书这一块做得很不够,在实践中经常忽略。不够详细有条理性。主板书放一边,副板书放另一边。2.在中国地理位置方面讲解得不够细不够透,需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提问更加具有层次性。3.师生的交流的互动性应加强。在提出问题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出发,而不是一味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的路上引,问题的设计不宜太大,应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剖析。这节课由于备课较匆忙,在板书和讲课思路方面有点混乱。以后,上课一定要更熟悉课件。 教学特色分析 本节课以“中国的国家版图”为主线,贯穿始终,教师引领学生参与一系列活动,讲强化学生版图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贯彻始终,并在本节课的最后通过宣誓使情感得到升华。并以看看、找找、说说等方式,了解我国的国土概况,进行基本国情、国家领土和主权教育。 某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识与技能能够描述中国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理解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并知道领土的含义、国家版图的基本要素和国家管辖海域。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中国濒临的海洋;能够辨别问题地图,理解“中国一点也不能少,地图一点也不能错”。?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中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掌握分析一个国家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的方法2、通过中国钓鱼岛史料证据分析,了解史料证据分析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宣誓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国家版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