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 一、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基础过关全练 知识点1 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1.(2021河北平山期中)食物的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 ) A.被磨碎成小块物质的过程 B.混合并往下运送的过程 C.进入血液的过程 D.被分解的过程 2.【新独家原创】2022年,河北省小麦产量又创新高,河北省主要种植的小麦类型包括春小麦和冬小麦。小麦中的主要成分在口腔内可被分解为( ) A.麦芽糖 B.葡萄糖 C.氨基酸 D.无机盐 3.【教材变式·P10实验变式】(2023河北青县二中月考)如表是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记录,该实验探究唾液淀粉酶使淀粉分解需要( )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温度 加入碘液后的现象 1 淀粉糊+唾液 37 ℃ 不变蓝 2 淀粉糊+唾液 0 ℃ 变蓝 A.适宜的pH B.适宜的温度 C.补充能量 D.加入碘液 4.【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2福建思明湖滨中学期中)“探究唾液淀粉酶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实验中,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①、②应为等量唾液 B.先搅拌均匀再保温 C.在25 ℃室温中保温 D.用碘液检验葡萄糖 知识点2 食物的消化方式 5.细嚼馒头会感觉有甜味,这个过程属于( ) A.化学性消化和物理性消化 B.化学性消化 C.物理性消化 D.不属于消化过程 能力提升全练 6.【中华传统文化·端午节】(2022辽宁葫芦岛中考,15,★)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有系彩线、吃粽子的习俗,粽子中的糯米在人体中最初的消化场所是(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7.(2023河北霸州期中,17,★)下列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在口腔中就能被初步消化的是( ) A.大米饭 B.鸡蛋 C.猪肉 D.蔬菜叶 8.【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3河北迁安期中,6,★)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将两支试管一起放入37 ℃温水中保温5~10分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探究的变量是唾液 B.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 C.①号和②号试管形成对照 D.37 ℃模拟的是人体口腔温度 9.(2022河北易县期末,16,★)乐乐咀嚼馒头时感觉到有甜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咀嚼馒头时唾液分泌增多 B.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 C.牙齿的咀嚼利于馒头的化学性消化 D.馒头在口腔内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 10.【教材变式·P12T2变式】(2023安徽中考,4,★)某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先分别向①、②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然后按下表的实验设计依次进行操作。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编号 加入的物质 处理过程 检测 ① 2毫升清水 37 ℃水浴保温10分钟 滴加2滴碘液 ② 2毫升唾液 37 ℃水浴保温10分钟 滴加2滴碘液 A.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保温时间 B.预期只有②号试管内出现蓝色 C.换用馒头块进行实验消化会更快 D.唾液中对淀粉起消化作用的是淀粉酶 素养探究全练 11.【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3福建三明期中)米饭和馒头是我国餐桌上的主食。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对主食的偏好不同,那么,他们消化淀粉的能力是不是也有差异呢 元元同学做了相关调查和实验:将在校生按照其主食偏好,分成米饭组、馒头组以及以米饭和馒头为主食的混合组,分别测试三组受试者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能力。检验方法及结果如图所示。 ①将淀粉溶液2毫升与受试者唾液2毫升混合,置于37 ℃水浴环境中,开始记录时间。 ②定时从试管中取出混合液0.25毫升,滴在稀碘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1)在人体口腔中,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会被分解为 。该实验中,37 ℃水浴是在模拟人的体温,以保证 的活性。 (2)向稀碘液中滴入混合液后,若颜色 (填“变蓝”或“不变蓝”),说明此时试管中所有淀粉都已被分解。若淀粉完全被分解,即停止检验。分别记录每个样品的检验次数,并求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