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1.2 消化 一、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 冀少版七年级下册 2022新课标要求 2022年新课标要求形成“消化系统能将食物消化”的概念,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 学习目标 阐述消化的概念。 通过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 形成吃东西要细嚼慢咽、维持口腔卫生的意识和习惯。 新知导入 景海鹏和陈东在太空享用的第一顿美餐 粳米粥 馒头 五香鹌鹑蛋 酱香芥菜 吃下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呢? 新知导入 口腔 馒头在口腔内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与什么有关? 越嚼越甜 唾液?牙齿?舌头? (1)提出问题: (2)做出假设: (3)设计实验: (4)完成实验: (5)得出结论: 新知讲解 任务7:探究唾液在馒头的消化过程中起的作用 提示: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没有甜味,遇碘变蓝。淀粉在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37℃)作用下分解成有甜味的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小组合作完成 (1)提出问题: (2)做出假设: (3)设计实验: 新知讲解 任务7:探究唾液在馒头的消化过程中起的作用 什么原因使淀粉转变成甜味的糖? 唾液淀粉酶使淀粉转变成甜味的糖。 材料用具:馒头,唾液,清水,试管,烧杯,碘液,37℃温水、刀片等。 (3)设计实验: 新知讲解 任务7:探究唾液在馒头的消化过程中起的作用 步骤: a.收集唾液,用清水将口腔漱净,把舌尖抵在下门齿的下方或上门齿的上方,让唾液沿下唇流人小烧杯中备用 b.将馒头用刀片细细地切碎,然后取等量的碎屑分别装入两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甲、乙。 c.向甲试管内加入2mL清水,向乙试管内加人2mL制备好的唾液搅拌。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37的温水中,5~10min后取出,冷却。 d.分别向两支试管内滴加 2 滴碘液观察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4)实施实验: 新知讲解 任务7:探究唾液在馒头的消化过程中起的作用 甲: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 现象: 乙: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 现象: 不变蓝 变蓝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甲 淀粉糊+ 2mL唾液 37℃ 乙 淀粉糊+ 2mL清水 37℃ 不变蓝 变蓝 淀粉被消化分解 淀粉不能被消化分解 (1)提出问题: (2)做出假设: (3)设计实验: (4)完成实验: (5)得出结论: 新知讲解 任务7:探究唾液在馒头的消化过程中起的作用 什么原因使淀粉转变成甜味的糖? 唾液淀粉酶使淀粉转变成甜味的糖。 材料用具:馒头,清水,试管,烧杯,碘液,37℃温水、刀片等。 步骤:a. b. c. d. 实验现象:甲试管内变蓝色,乙试管内不变色。 唾液淀粉酶可以分解馒头中的淀粉,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 新知讲解 经过探究,我们知道了:唾液是由口腔中的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食物中的少量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所以馒头越嚼越甜。 新知讲解 唾液淀粉酶是一种消化液。这种在消化液的参与下,食物被进一步分解为小分子的形式,食物成分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化学性消化。 新知讲解 口腔中除了唾液腺外,还有牙齿和舌,牙齿和舌对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起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探究牙齿和舌对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起的作用。 (1)提出问题: (2)做出假设: (3)设计实验: 新知讲解 任务8:探究牙齿和舌在馒头的消化过程中起的作用 牙齿和舌对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起什么作用? 牙齿切碎馒头,舌搅拌。 材料用具:馒头,唾液,试管,试管架,解剖针,烧杯,37℃温水、刀片等。 (3)设计实验: 新知讲解 步骤: a.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为1号和2号,分别加人唾过牙液2mL。 b.将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约 0.8 cm 见方)的两块一块放人试管1中,另一块切成馒头渣放入试管 2中搅拌。 c.把两支试管同时放在盛有 37℃温水的烧杯中5min 后取出,冷却 d.分别向两支试管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