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46773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探索宇宙》单元备课(表格式)

日期:2024-05-1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4729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单元,人教,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 cover
单元(整体)备课 第 三单元 单元(主题) 《探索宇宙》 (一)本单元以培养学生“模型意识与模型建构”跨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导向。 (二)理论依据 数学、科学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培养模型意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模型建构的科学思维,主要体现在以经验事实为基础,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和概括,进而建构模型;学生能运用模型分析、解释现象和数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模型意识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种体现,主要指对数学模型的普适性有初步的感悟,学生能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大量问题与数学有关,用数学模型解决一类问题。模型意识有助于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形成模型观念的基础。素养导向,促进跨学科理解和素养培育。 背景分析 课标要求 本单元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核心概念9“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内容 : 9.5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9.6太空探索拓展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9.5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内容要求: 比较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大小,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描述太阳系八颗行星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知道宇宙中有很多恒星,通过观察或借助软件识别织女星、牛郎星等亮星,学会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知道大熊座、猎户座等星座,了解划分星座的意义。 9.6太空探索拓展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了解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的历史,知道太空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进展。 了解天文观测和利用航天器探测宇宙的历史,关注我国月球和深空探测事业的进展。 学业要求: 能说出太阳系的基本结构,知道昼夜交替、天体东升西落、季节变化、正午影长变化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关,了解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与进展。 能运用太阳系的简单模型,理解地球、月球和太阳等天体有规律的运动与相关的周期性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 能借助动画演示或动手制作简单模型,模拟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互关系,解释相关自然现象的成因。 能科学认识星座划分的意义,了解常见的天文现象,关注我国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的进展,激发探索太空的好奇心,树立民族自豪感。 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关于地球与宇宙领域学习的最后一个单元。在低年级,学生已经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在中年级,学生又知道了太阳是一颗恒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了解了月球表面的概况。在五年级,学生知道了地球自东向西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本单元将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认识太阳系天体间的位置及相对运动关系;知道大熊座、猎户座等主要星座,学习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知道银河系是宇宙中无数的星系之一,意识到地球是目前人们认识到的宇宙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 地球与宇宙中的有关现象、事物和规律,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复杂性,需要运用实地观察、长期观测、建构模型、模拟实验、逻辑推理等方法进行研究,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模型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初步建立科考的宇宙观和自然观,以及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本单元希望通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对地球和宇宙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能力,形成初步的地球与宇宙的相关观念。 本单元由4课组成,包括第8课、第9课、第10课、第11课。 第8课是《太阳、地球和月球》。本课从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日一地一月”系统入手,指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距离,并制作“日一地一月”系统模型。拓展与应用部分介绍了月食、日食的现象和成因,希望学生能够将这些天文现象与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联系起来,初步了解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第9课是《太阳系》。本课从“日一地一月”系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