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54727

初中数学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 19.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0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468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初中,数学,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
  • cover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 1 体验几何研究从直观经验,操作实验到演绎推理的演进过程,认识几何直觉和演绎推理的作用;知道基本的逻辑术语,理解命题,定理,证明的意义;懂得推理过程中的因果关联,知道证明的步骤。 2 理解逆命题与逆定理;掌握角的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知道轨迹的意义,知道圆,角的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三条基本轨迹。 章节/课时目标 1初步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体会分类讨论思想. 2 能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章节/课时重难点 重点: 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 难点: 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问题链:围绕目标展开) 过程/问题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上海市普陀区政府为了方便居民的生活,计划在三个住宅小区A、B、C之间修建一所学校,使得它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 学校应建于何处? (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意识到日常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思想来解决,体现了数学即生活。) 过程/问题二 二.学习新知 1 观察猜想 问:我们已经知道了线段是轴对称图形. 线段的对称轴是什么? 在直线MN上任取一点P,联结PA,PB, 线段PA和PB相等吗? 问: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根据线段的轴对称性通过直观演示验证一下。 (意图: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操作,归纳得到“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结论,获得感性认识,为下面的证明提供思考) 问:由此,我们是否可以用文字语言描述出你发现的规律. 如果一个点在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那么分别联结这点与线段两个端点所得的两条线段相等 (意图:在这环节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大胆猜测,培养了学生直观猜测能力,再通过多媒体的操作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及探究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2、推理论证 这个命题是否是真命题呢?还需要证明. 问:如何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 问:结合上图,此命题的已知、求证是什么? 已知:如图,直线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是点C,点P在直线MN上. 求证:PA=PB. ( C P B A N M ) 分析: 问1:如何证明PA=PB? 问2:如果点P在线段AB上,这种证明方法还行吗?怎么办? (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证明由观察电脑总结出的命题是真命题;然后概括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在命题的证明中,要注意点P是否在线段AB上,需要分类讨论.) 证明:∵直线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是点C(已知) ∴MN⊥AB,CA=CB(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 ∴∠1=∠2=90°(垂直的定义) (1)若点P不在线段AB上 在△PAC与△PBC中 ∴△PAC≌△PBC(S.A.S) ∴PA=PB(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若点P在线段AB上,则点P与点C重合,即PA=PB (意图:让学生去尝试证明,找出问题解决的办法,鼓励学生把他们证明过程表达出来,而表达的过程是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对学生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上进,让学生感受发现的快乐,感受尝试后收获的快乐。教师则有针对性地引导讲解,规范学生证明过程。) 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这个真命题可简单说成: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这就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符号语言表示: ∵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PA=PB(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意图:定理的概括可由师生共同完成,从“线段相等”到“距离相等”,进一步抽象的要求,增强了定理的应用性.强调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语言互换,为熟练运用奠定基础) 课堂练习: P105第1题 4、逆定理 问: 我们已经知道了任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