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60368

【大单元】统编版六下第一单元第3课时 北京的春节 课件+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163466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统编,六下,第一,3课时,北京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时 课题:邀你共赏老北京过年画卷--北京的春节 内容分析: 作者老舍用朴素自然、充满浓郁的“京味儿”的语言将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娓娓道来,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老北京的民俗画卷,展示了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春节的热闹与隆重,体会传统节日的魅力,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抓住重点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思维能力: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明确详略安排的表达效果。 审美创造:品味“京味儿”语言特点,感受作者是如何借助“京味儿”语言突显民俗特色的。 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体会详略得当这种写作方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活动流程: 本单元学习主题为“文化传承,民俗大集锦”。根据单元学习内容、目标、设计三个学习任务九个学习活动,形成以学生活动为核心的学习结构。 学习任务一:忆年味—妙趣横生话春节 情境导入: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是所有的传统节日里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期间,人们张灯结彩,走亲访友,民俗活动异常丰富。每个地方都有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但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各地的春节的习俗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 聊一聊你是怎么过年的?说一说,你们家乡过大年的习俗。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 走进作者 了解课文 趣味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你和家人是怎样过春节的?那么,春节的哪些习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师生随意交流关于春节的习俗) 老师提问:你们想了解老北京是怎样过春节的吗?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去北京看一看北京的春节吧。 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北京的春节,学生齐读课题。 4.了解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他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回忆上节课了解到的各地过年的风俗。激发自己对过年习俗的研究的浓厚兴趣。 齐读课题,了解作者。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激发学生的好奇之心,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学习兴趣。 第二节: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初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问题: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读准带有儿化音的词语:杂拌儿 零七碎八儿 玩意儿 擦黑儿 摆摊儿体会老舍“京味儿”的语言特点 2.阅读反馈:学生对北京春节感受多种多样。 预设:对北京春节的总体印象是时间跨度大、热闹。 预设:“喜庆”“团圆”“京味浓厚” 预设:“祥和” 3.学习字词 (1)出示本课词语。齐读,开火车读,同学间互相纠正读音。 (2)重点关注:①“万象更新”“间断”“正月”“白云观”“分外”中的多音字,明确先理解字在词中的意思,再根据意思确定读音的方法。 ②读准带有儿化音的词语:杂拌儿 零七碎八儿 玩意儿 擦黑儿 摆摊儿 体会老舍“京味儿”的语言特点 浏览课文,在文中画出带有“京味儿”语言特点的语句。 预设1: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零七八碎儿”“杂拌儿”“玩意儿”,这些儿化音让人读起来感到亲切随和。 预设2: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暇的时候。 “闲在”是闲适自在的意思,老舍的话剧作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