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63068

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1课时) 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

日期:2024-06-05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6958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线段,垂直平分线,1课时,教学课件,北师大,初中
  • cover
(课件网) 第 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 学会综合法证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断定理。(重点) 2.通过探索、发现、猜测、证明等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的能力、规范证明的书写格式。(难点) 学习目标 1.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PA=7,则PB=_____. 2.如右图,在Rt△ABC中,∠B=900,ED是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BC于点E,已知∠BAE=300,则∠C的度数为_____. 7 30° 新课导入 知识回顾 如图,A、B表示两个仓库,要在A、B一侧的河岸边建造一个码头,使它到两个仓库的距离相等,码头应建在什么位置? A B C 情景导入 我们曾经利用折纸的方法得到: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你能证明这一结论吗 知识讲解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已知:如图,AC=BC,MN⊥AB,P是MN上任意一点. 求证:PA=PB. A C B P M N 证明:∵MN⊥AB, ∴∠PCA=∠PCB=90° ∵AC=BC,PC=PC, ∴△PCA≌△PCB(SAS); ∴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P A B ∟ 温馨提示:这个结论是经常用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根据之一.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例1 如图:直线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点C为垂足,请问在图形中哪些线段相等?为什么? PA=PB AC=BC 你能写出这个定理的逆命题吗? 如果有一个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当我们写出逆命题时,就想到判断它的真假.如果真,则需证明它;如果假,则需用反例说明. 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证明:(方法一)过点P作已知线段AB的垂线PC, ∵PA=PB,PC=PC, ∴Rt△PAC≌Rt△PBC(HL), ∴AC=BC,即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B P A C 性质定理的逆命题: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已知:线段AB,点P是平面内一点且PA=PB. 求证: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A C B P . (方法二)把线段AB的中点记为C,连接PC. ∵C为AB的中点, ∴AC=BC. ∵PA=PB,PC=PC, ∴△APC≌△BPC(SSS), ∴∠PCA=∠PCB=90°, ∴PC⊥AB, 即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判定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几何语言: 如图,∵PA=PB(已知), ∴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到一条线段 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 垂直平分线上). A B P 温馨提示:这个结论经常用来证明点在直线上(或直线经过某一点)的根据之一. 1. 如图,已知AB是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E是AB上的一点,如果EC=7cm,那么ED= cm;如果∠ECD=60 °,那么∠EDC= °. E D A B C 7 60 随堂训练 2.如图,在△ABC中,已知AC=27,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于点E,△BCE的周长等于50,求BC的长. B A E D C 解:∵DE为AB的垂直平分线,∴AE=BE. ∵△BCE的周长等于50, ∴BE+EC+BC=50,即AE+EC+BC=50, ∴AC+BC=50. ∵AC=27,∴BC=23. 比一比:你的写作过程完整吗? 3.已知:如图,AB=AC,BD=CD,P是AD上一点. 求证:PB=PC. P B D C A 证明:∵AB=AC, ∴A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 ∵BD=CD, ∴ D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 ∴ AD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 ∵P是AD上一点 , ∴PB=PC.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理及证明 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及证明 3.两个定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课堂小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