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63111

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6.3实践与探索(第3课时) 教案--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

日期:2024-06-0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518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七年级,数学,初中,华师大,教案,3课时
  • cover
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 6.3 实践与探索 第3课时 行程、工程类应用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行程、工程问题的本质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工程问题. 难点:把全部工作量看作“1”.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教师提出问题: 路程问题中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是什么? 工程问题中工程中的工作量、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时间的关系? 学生代表发言: 路程=时间速度, 工作量=工作的效率工作时间. 导入新课 既然同学们能很好地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简单的实际应用,那么现在我们继续研究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问题. 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 问题:课外活动时李老师来教室布置作业,有一道题只写了“学校校办厂需制作一块广告牌,请来两名工人.已知师傅单独完成需4天,徒递单独完成需 6天”就停住了.片刻后,同学们带着疑问的目光,窃窃私语:“这个题目没有完呀!”“要求什么呢?”…… 李老师开口了:“同学们的疑问是有道理的.今天我就是要请同学们自己来提出问题.请发挥你的想象力,把这个问题补充完整.” 调皮的小刘说:“让我试一试.”于是,上去添了:两人合作需几天完成? 有同学反对:“这太简单了!”但也此起了大家的兴趣,于是各自试了起来:有考虑一人先做几天再让另一人做的,有考虑两人先合作再一人离开的,也有考虑两人合作完成后的报酬问题的…… 李老师选了两位同学的问题,综合起来,在黑板上写出:现由徒弟先做1天,再两人合作,完成后共得到报酬450元.如果按各人完成的工作量计算报酬,那么该如何分配? 试解答这一问题,并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各自的做法. 【问题探索】 在解答本题时,你是怎样设未知数的?怎样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 本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教师做出提示. 【解】设两人合作天后完成,则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得 经检验,符合题意. 则师傅的工作量为 徒弟的工作量为 由以上可知师傅、徒弟的工作量相同,∴ 两人的报酬相同,各为225元. 答:师傅的报酬为225元,徒弟的报酬为225元. 【总结】本题是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关于工程类的问题,在工程类问题中要注意工作量、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时间的关系,并且可以把整个工程看成单位“1”,利用工作量总和为“1”得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同学们还能添加其他条件,提出其他问题吗?(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 例 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小健练习骑自行车,平均每分钟骑350米;小康跑步,平均每分钟跑250米.两人从同一处同时反向出发,经过多少时间首次相遇?又经过多长时间再次相遇? 【问题探索】 小康、小健第一次相遇时他们的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能建立怎样的等量关系?他们再次相遇时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此时又能建立怎样的等量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解】设两人经过分钟首次相遇,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得 经检验,符合题意. ∴经过分钟首次相遇. 设又经过分钟两人再次相遇, 则 解这个方程,得 ∴又经过分钟再次相遇. 【总结】本题是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类的问题,在这类问题中要注意路程=时间速度,通过题目中的已知以及设的未知数,就可找到剩余的量,并建立等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课堂练习 1.甲、乙两人在一条笔直的跑道上练习跑步,已知甲跑完全程需要4分钟,乙跑完全程需要6分钟,如果两人分别从跑道的两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求两人相遇所需的时间.设两人相遇所需的时间是x分钟,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2.一项工程,甲队单独施工需要15天完成,乙队单独施工需要9天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