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73207

绪论 电子课件-《色彩基础(第二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美术 类型: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3631376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绪论,电子,课件,色彩基础(第二版)
  • cover
(课件网) 绪 论 绪论 绪 论 色彩作为造型艺术的主要手段之一,是造型艺术的基础。色彩作为设计的重要因素,其应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毋庸置疑。同时,色彩还能作用于人的心灵,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人的情感,甚至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因此,系统、科学地认识色彩,学习色彩的基本规律和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色彩的表现技巧,了解色彩的学习目的和方法,对每一个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绪 论 一、认识色彩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色彩产生于光。从根本上说,色彩是光的一种表现形式,受光物体由于对光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而呈现出千差万别的颜色。肉眼可感知的光称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为380~780 nm(红光)。临近可见光光谱处,波长小于380 nm的电磁波称为紫外线,波长大于780 nm的电磁波称为红外线,紫外线和红外线已经超出人的感知范围。在可见光的范围内,不同波长的光可以引起人眼不同的颜色感觉,因此,不同的光源便有不同的颜色(见图0-1)。 绪 论 图 0-1 电磁波波长 绪 论 光谱里的颜色称为“光谱色”,日常看到的彩虹的颜色就是光谱色。彩虹的颜色是从太阳光里折射出来的。不过,彩虹里只有饱和度很高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棱镜可以将白光发散为彩色光谱(见图0-2),从而分离出单色光。单色光照射到不同物体上,不会改变自身的性质。无论是反射、散射或折射,单色光都会保持同样的颜色。如果改变各种单色光的比例,并把它们混合到一起,将会产生不同的色彩。 绪 论 图 0-2 牛顿三棱镜 赏析:17世纪中叶的某一天,一束阳光透过窗户照进了物理学家牛顿的 实验室。当这束光透射进牛顿手里拿 着的小小三棱镜时,一个重要的发现 产生了。自然界的斑斓色彩其实是人 眼对不同波长光的响应,原来色彩是 与光联系在一起的。 绪 论 然而,色彩对人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光学范围。因为人们要通过眼睛感受色彩,眼睛决定人们感受光线和色彩的能力。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光线从瞳孔进入眼睛,经水晶体汇聚后形成倒置的图像,图像被投射到视网膜,激活视网膜上负责感光调节的杆状细胞和对红蓝绿敏感的锥状细胞,它们将影像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传送到大脑进行处理,让人感知图像。一般认为,颜色视觉是由锥状细胞作中介的,锥状细胞主要集中在视网膜的中央区,它含有光敏色素,在接受光的刺激后形成神经兴奋,传达到大脑皮质中的视觉中枢,进而产生颜色视觉。 绪 论 另外,对色彩的感受会因人而异、因条件而异,并会由此引发色感(冷暖感、胀缩感、距离感、重量感、兴奋感等)、对色彩的好恶、色彩的意义(象征性、表情性等)、色听联觉等。简而言之,在特定条件下色彩会产生与观者的感受和情感的联系。例如,红色对中国人来说通常表示吉祥、幸福、兴旺,对西方人来说则通常有禁止、停止、警告的意思。 绪 论 总之,色彩产生于光,同时还与物体的表面特征相关;受视觉感知的影响,色彩会因观者、环境条件不同而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进而产生象征和隐喻。因此,色彩写生和设计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总体而言应遵循一定的通用原则。长期以来,色彩学家、艺术家、设计师在观察、调配、混合色彩方面已经整理出一整套实用的知识体系。 绪 论 二、色彩的认知及色彩艺术表现的发展历程 从古至今,人类对色彩的认知、颜料的使用及色彩艺术表现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始使用简单的彩色颜料。 从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见图0-3)、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见图0-4),到北京山顶洞人遗址、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的朱漆木碗等考古中发现,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已初步掌握了铁红色、赭红色、黄色、黑色、白色、青色等几种色彩材料的简单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