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唱歌《大钟和小钟》 编创《大钟小钟一起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与同学合作演唱歌曲《大钟和小钟》,做到两个声部声音和谐统一。 2.积极参与编创活动,能编创声势、动作表现大钟和小钟的声音,并能与同学合作,编创四小节节奏。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活动,体验到与同学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歌曲《大钟和小钟》合唱部分的处理。 教学难点:歌曲演唱声音的和谐、悦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一)师生问好,请学生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钟声) (二)都有什么钟的声音? 预设:大钟闹钟布谷鸟钟小钟 (三)这节课,我们把大钟和小钟请来课堂,和我们一起做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钟声,集中学生注意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二、了解“大钟”与“小钟”的声音特点,进行节奏练习。 (一)用声音和动作模仿大钟,并总结大钟的声音特点。大钟声音长而且低沉 (二)用声音和动作模仿小钟,师生总结小钟的声音特点。小钟的声音短,清脆。 (三)游戏:练习大钟和小钟节奏(分组练习、合作练习) 1.分组练习老师用动作提示大钟或小钟,学生说对应的节奏并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2.合作练习全班同学分为两组,根据老师动作提示,合作练习节奏。 三、学习歌曲 (一)重难点解决:(二声部合唱部分学习) 1.逐句唱谱练习。把节奏加上小音符,用科尔文手势表示音高来唱一唱。 2.填词演唱。 3.演唱力度处理。教师示范演唱,并提醒学生注意四二拍强弱规律。 4.学生观察谱例并聆听范唱,发现二声部唱法的不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发生了什么变化。 (出现了合唱大括号) 同学们边看谱例,边聆听,并思考:这和平时的唱法有什么不同? ①请同学们先听琴声; ②老师唱合唱部分的第一声部; ③老师再唱合唱部分的第二声部。引导学生发现老师唱的旋律和弹的琴声旋律不同。 5.合唱练习--闯关小游戏。 6.师生接龙演唱全曲,学生练习合唱部分旋律。 (1)提出合唱要求:合唱时,应唱好自己的声部,同时注意聆听其他声部,声音才能和谐、悦耳。 (2)师生接龙练习演唱歌曲。 (二)聆听乐曲 1.初听师生总结:歌曲的演唱形式———齐唱、合唱。 2.二次聆听:了解乐曲结构。再次聆听乐曲,并用手画拍子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乐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辨乐句,知道齐唱和合唱这两种演唱的形式并加以实践,感受合唱与齐唱的不同演唱效果。 (三)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1.学唱齐唱部分旋律,反馈矫正。 ①先来听一听琴声; ②再听一听录音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唱的; ③跟琴演唱乐句,并注意最后一个 1音的时值。 2.注意第二乐句休止符的演唱。 3.加入伴奏音乐完整演唱。 四、表现歌曲: (一)学生随伴奏分声部完整演唱歌曲,在尾声处加入大钟和小钟的节奏。(学生完整演唱,老师在尾声处加入小钟的节奏演唱) (二)加入打击乐器完整演唱。 【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歌曲的基本旋律有准确的概念,能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在简单的节奏和简洁的音符中深入体会大钟“当当”的摆动声和小钟“滴滴答答”的走动声。增加合唱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在演奏与表演中体会表达音乐的快乐。五、编创《大钟小钟一起响》 (一)选择节奏象声词及合适的乐器来参与表现,也可以加入律动动作。 (二)小组合作编创,教师巡回指导。 (三)学生分组汇报展示,教师评价。 (四)教师总结编创规律:通常情况下长音都要放到最后一小节,这样乐曲才有结束感。 【设计意图】根据大钟和小钟的声音特点,引导学生自行选择节奏象声词及合适的乐器来参与表现,并加入律动动作进行编创。以小组形式创编,激发学生全员参与。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效果真是出乎老师的意料,老师真是太佩服大家了,要不是时间有限,老师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