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84983

统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7次 大小:299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语文,九年级,下册,13课,短文两篇
  • cover
13《短文两篇》导学案 第一课时:谈读书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思路,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2.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3.领悟文中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重难点】 1.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思路,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2.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课前预习】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排除字词障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怡情( ) 藻饰( ) 狡黠( ) 诘难( )滞碍( ) 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 (2)解释下列词语。 怡情:。 练达:。 傅彩:。 学究:。 狡黠:。 诘难:。 滞碍:。 聪颖:。 高谈阔论:。 文采藻饰:。 寻章摘句:。 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2.作者名片。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国哲学家、作家,称他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提出“”的说法。他的主要著作有《随笔》《新工具》等。《》共58篇,是英国文学中的首创体裁。 3.读完课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 【课中思考】 1.听读课文,结合课题,你觉得文章讲解哪些方面的内容?试着给本文划分层次。 2.读书的目的有哪几种?每个目的,分别适用于什么场合?如何根据不同的书,采取不同的策略?最能反映读书作用的句子是哪句?不同的书有哪些不同的价值? 3.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再采用批注的方法进行赏析。 4.请从文中摘取一句话,送给下面的三位同学。 甲同学爱好广泛,参加了摄影篮球钢琴等很多社团,事情较多,总感觉没时间多读书。 乙同学性格外向,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无法静下心来读书。 丙同学认为,书中的东西太抽象,读书没什么用。 【课堂总结】 学习这篇文章,我的收获: 【课后巩固】 熟读成诵,积累文中的格言警句。 第二课时:不求甚解 【学习目标】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理解积累文中的精彩语句,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会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 【重难点】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理解积累文中的精彩语句,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课前预习】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意思。 要诀( ):。 劝诫( ):。 狂妄( )。 咬文嚼( )字:。 豁( )然贯通:。 开卷有益:。 2.作者名片。 马南邨(1912—1966),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1944年初,他主持编辑了我国第一部《毛泽东选集》。主要作品有文论集《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杂文集《》、诗词集《邓拓诗词选》等。与吴晗、廖沫沙合写杂文《三家村札记》。 3.读完课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 【课中思考】 1.陶渊明笔下的“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现在“不求甚解”的意思是什么?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持什么态度?作者又是怎么理解“不求甚解”的?持什么态度? 2.勾画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作者一开头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吗?本文在体裁上属于什么文体? 3.速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论证思路。 4.作者在批驳对方论点、树立自己论点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请举例分析其作用。 5.选取一个角度,分析《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文之间的异同。 6.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竽充数”辩1.说说你所知道的读书名言警句。 【课堂总结】 学习这篇文章,我的收获: 【课后巩固】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