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溜索》分层作业 一、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盘huán_____。 ②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_____细流。 ③那鹰斜移着,忽然一栽身,射到壁上,qǐng kè_____又飞起来,翅膀一鼓一鼓地扇动。 ④雷总是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_____问了一句。 【答案】①桓;②juān juān;③顷刻;④lǎn lǎn;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汉子们全不说话,纷纷翻下马来,走到牛队的前后,猛发一声喊,连珠脆骂,拳打脚踢。 B.接连翻越两座大山,看着已经走不动的同学,班长是多么渴望自己现在能有千钧之力可以轻松背着他们走完剩下的路程啊。 C.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D.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瞧了一个人的力量,哪怕是极微小的锱铢之力。 【答案】D 【解析】D项“锱铢之力”的锱铢之力”的意思是比较微小的力量,与句子中的“极微小”重复。故选D。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怒族人民发明和使用溜索,据说最早是看见蜘蛛在树间织网、来回爬行而受到启示的。 B.溜索是怒族人民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设施。溜索的制作方法,是用竹篾扭成手腕粗细的大索,然后横拉于江河之上,固定在两岸的大树、木桩或石崖上,即成溜索。 C.溜索又称“滑索”、“速滑”、“速降”、“空中飞人”等,最早用于高山自救和军事突击行动,后演化为游乐项目,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刺激性和娱乐性的现代化体育游乐项目。 D.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答案】C 【解析】C项中的“滑索”、“速滑”、“速降”、“空中飞人”中的顿号删掉。故选C。 (2021·贵州铜仁中考)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阅读的终极价值,不仅在于获取知识,更在于让人最终拥有一种平静欢愉的气质。 B.当下,我国防疫工作进入常态化,做好防疫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C.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辣椒制品,是贵州辣椒加工行业的支柱企业。 D.2020年,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是无数扶贫干部无私奉献与忘我付出的结果。 【答案】A 【解析】B.搭配不当,可以在“常态化”后面添加“阶段”;C.搭配不当,可以去掉“生产的辣椒制品”;D.句式杂糅,可以去掉“的主要原因”。故选A。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崇山峻岭,比起人来,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面前不过是颗芝麻粒儿。但人们总是踏山于脚下,哪怕它是高山之王珠穆朗玛峰。人为攀登而欣喜,_____。 A.因为,他们又一次用自己的坚实步履证明了人类的伟大、理想的崇高 B.山,却冥然不觉,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 C.同时,他们更深深地感谢:山,多亏您提供了大展雄姿的舞台 D.山,却缄默不语———因为它知道,衬托别人、奉献自身是光荣的 【答案】B 【解析】本段话通过人与山的对比,得出人与山的区别。横线前面是“人为攀登而欣喜”,后面应说“山”如何,排除A.C项,剩下B.D项。从“但人们总是踏山于脚下,哪怕它是高山之王”的感彩来看,对山不是歌颂而是贬损,排除D项,选B项。 6.下列对《溜索》一文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多次写到鹰,既衬托出环境的奇险,又烘托了马帮汉子的形象。 B.怒江的隐隐闷雷,马帮汉子的举止,山鹰的飞翔,衬托出环境的奇险。 C.文章通过写怒江峡谷的地势险恶来烘托出马帮汉子沉着冷静、从容淡定的姿态。 D.文章用了不少笔墨写牛,与“我”的战战兢兢互相映衬,正面衬托出首领等人的勇敢无畏。 【答案】D 【解析】文章用了不少笔墨写牛,与“我”的战战兢兢互相映衬,不是正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