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01704

17 壶口瀑布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4-06-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7701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壶口,瀑布,课件,2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 17.壶口瀑布 第1课时  ◎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把握作者的游踪顺序,体会思想情感。 提到“瀑布”,大家常常会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瀑,想起“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的奇景。那么,你知道黄河的壶口瀑布是什么样的吗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梁衡的《壶口瀑布》,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导学参考·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壶口瀑布的材料和图片,初步了解壶口瀑布,领略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1.走近作者。 梁衡,山西霍州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长期在基层当记者。他曾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等职,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他的作品曾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他的主要作品:科学史章回体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夏感》等。 背景介绍:瀑布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一道美丽的风景,历来受到文人志士的青睐,被作为歌咏的题材,千古流传。梁衡的《壶口瀑布》所歌颂的并不仅仅是壶口瀑布,而是整条黄河,黄河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作者笔下,“蕴伟力而静持,遇强阻而必摧,绕山岳而顺柔,坦荡荡而存天地”的黄河,不就是华夏民族的象征吗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í chěng( )    寒噤( ) 雾ǎi( ) 推推搡( )搡 怒不可遏( ) 告jiè( ) mí màn( ) 霎( )时 迂( )回 mì( )缝 gǔ gǔ( ) chán chán( ) 挟( )而不服 驰骋 è sǎng 霭 jìn shà 弥漫 诫 觅 yū 汩汩 潺潺 xié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迂回: 震耳欲聋: 深不可测:  曲折回旋、环绕。  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耳朵都快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前呼后拥: 挟而不服: 怒不可遏:  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指被要挟而不屈服。 ·导学参考· 可制作生字小卡片,用抢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饱含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瀑布的气势,谈一谈你的感受。 ·导学参考· 采用多种形式来读课文,例如齐读课文的第1~2段,男女生比赛朗读课文第3段,听读课文第4段,全班齐读第5~6 段。 示例:关注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重音等方面,更容易体会到壶口瀑布的壮美。 诵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美丽。 2.整体感知课文,回答问题。 ·学习小助手· 结合文中对黄河壶口瀑布的描写,选用关键词句进行概括。 (1)读完课文,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壶口瀑布给你留下的印象。 危险,雄伟壮阔,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 (2)黄河在这里展现的仅仅是他的阳刚之美吗    黄河在这里展现的不仅是雄伟壮阔的阳刚之美,还有如丝如缕、如歌如画的阴柔美,堪称“刚柔相济”。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学习小助手· 联系本文的线索———游踪顺序,结合文章的开头、主体、结尾的篇章结构来思考。 ·导学参考· 可以指定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同学补充或者纠正,然后师生共同评议,最后明确答案。 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5段): 第三部分(第6段):  简要介绍壶口的地理位置、作者游览的次数。  作者曾两次看瀑布的情形。  赞美黄河伟大的性格,歌颂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中华民族精神。 作者到过壶口几次 每次的所见、所闻、所感一样吗 请完成下面的表格。 ·学习小助手· 作者去的壶口次数文中有明确的交代,“第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