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09315

七下第二章 第2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举一反三(含解析)

日期:2024-04-29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39530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七下,第二章,2节,声音,产生,传播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一)探究声音的产生 实验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二)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如击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往盛水的盆中倒水时,可以听到水振动发出的声音;吹笛子时,空气在笛子内振动发出声音。 【能力拓展】有些发声物体的振动不明显,不容易直接观察到,比如扬声器在发声时的振动。为了证明扬声器发声时是在振动的,我们可以把一些小塑料泡沫颗粒放到扬声器上面的纸盆里,打开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我们会看到塑料泡沫颗粒随着音乐上下跳动,这时可以证明扬声器发声时也在振动。这种证明发声体在振动的方法被称为“转换法”或“放大法”。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存在并传播。 例如,对着高山喊话,停止喊话后,声带不再振动,但是几秒钟后,我们仍能听到回声。 典例1:(2022七下·仙居期末)有一种叫做“鱼洗”的铜制容器。“ 鱼洗”内盛水,当用手搓动两侧的“耳朵”,能看到水珠在水面上跳动,同时还能听到“滋滋”的声音,当手停止搓动后,仍能看见这种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人的听觉发生了“延长” B.声音仍在传播,故带动水的运动 C.“鱼洗”周围的空气仍在振动 D.“鱼洗”仍在振动 【答案】D 【解析】当手停止搓动后,“鱼洗”仍然能发出“滋滋”的声音,说明它仍在振动,故D正确,而A、B、C错误。 变式1:(2023七下·义乌期中)如图所示,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可观察到小球被音叉反复弹开,如果音叉不发声就观察不到此现象,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尽可能延长,便于观察 C.使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反射形成回声 【答案】C 【解析】音叉发声时振幅很小,用肉眼直接看不出来。而靠近音叉的乒乓球却可以连续不断的大幅度跳动,而借助乒乓球的跳动,我们可以感知到音叉的振动,故C正确,而A、B、D错误。 变式2: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 ) A.人的一种错觉 B.烛火肯定被风吹动 C.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D.鼓面振动发声,带动空气振动 【答案】D 【解析】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当敲响小鼓时,周围的空气会传播声音,所以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空气的振动又引起了烛火的摇动,所以当敲 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 ,D选项正确,A、B、C错误。 变式3: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小明用小锤敲击音叉,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如果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   (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3)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   。这种研究方法叫作   。 【答案】(1)乒乓球被弹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不能 (3)将不容易观察的音叉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转换法 【解析】(1)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解答; (2)振动消失,发声就会停止; (3)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解答】(1)实验时小明用小锤敲击音叉,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