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教学立意] 红日初升,立国筑梦。历史的经验在警示,现实的需求在呼唤。新政权立足实际,另辟新径,独立自主旗帜鲜明,和平外交彰显智慧。国初形势严峻,美帝霸权围堵。顺势而为破局,大国从容“入舞”。逆境求思变,思变助前行。激荡风雨路,立国向和平。历史延续与变迁,把握联系做判断。16字方针树课魂:顺势而为,立国筑梦———理性抉择,从容入“舞”。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情,本课从顺势而为,立国筑梦的视角对新中国初期外交进行解读,引发学生思考,深化其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三者关系的理解,认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立国与中国梦是一脉相承的。故本课的教学主题确定为:顺势而为,立国筑梦———新中国初期外交在理性抉择下的从容“入舞”。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及所做出的的外交努力,促使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和使命感;通过文字、图片等细节性史料,把新中国外交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之下,形成基于时空背景的历史解释意识。深化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理解。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提升学生的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领略周恩来等外交家的外交智慧,认识到维护国家利益的外交活动的根本目的,生发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增强大国自信。 [重点难点] 1.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 2.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由探索走向成熟的艰辛历程;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地位和影响的理解 [教学过程] 呈现史料,导入新课: 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的、怕帝国主义,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 材料二: 清政府与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漫画 开国大典(油画) 教师提问:1.据材料一,请用几个词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特 征? 2.从图一到图二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一部近代史,满目辛酸泪。自近代以来.晚晴和民国政府内不能保护国民尊严,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任人宰割,委曲求全,往事难堪回首! 红日初升,立国筑梦。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终于摆脱了百余年来的屈辱历史,开始真正以平等身份登上世界舞台,并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如何制定和发展的呢?又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大国外交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设计意图 通过文字、图片等史料,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回顾近代屈辱的历史,在新旧中国的对比中形成比较历史思维能力,为学习新中国外交作铺垫,并感受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出示本课标题 整合教材内容,融入核心素养。本节课通过三部分进行学习 一.百年反思定政策,理性抉择破险局 二.风云激荡雄鸡立,五项原则除疑虑 三.万隆会议开新局,伟人风范显智慧 过渡:政权初建,根基未稳。内要固基,外要树形。营环境,树新形,办外交,首先要立政策,然后以此为指导来开展外交活动。那么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呢? 第一部分 百年反思定政策,理性抉择破险局 出示材料: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毛泽东在开国大典时向全世界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都愿意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问题:阅读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