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37665

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目标】4.8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表格式)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20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4734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形的,格式,缩小,放大,单元,目标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例4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尺的知识后进行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比的实际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知道把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换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同发展,也能为以后学习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习者分析 六年级学生,整体来说都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较快地掌握本节知识,但针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重视他们的兴趣及能力的培养。 3.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熟悉的生活实例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理解把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 (2)在观察、比较、画图、思考和讨论等活动中,掌握画图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3)感受放大与缩小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4.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 (2)画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 课件出示教材P57图片: 师:你见过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学生活动1 观察图片,判断哪些是放大哪些是缩小。活动意图说明:用图片形式呈现生活中的一些放大与缩小现象,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生活中有很多放大与缩小的现象。环节二:研究图形的放大现象。教师活动2 1.课件出示教材P58例4。 提问: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小组内讨论,然后汇报交流。 让学生尝试按要求画图,教师巡视,收集画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展示交流, 组织学生观察一下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比较它们的内角、边长、周长,说一说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发现了什么。学生活动2 1.小组交流讨论,明确按2∶1放大就是把各边的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 2.按要求画图。 3.展示交流画法,观察放大前后的图形,得出:每个图形各边的长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周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内角不变。图形变大,但形状不变。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自主完成图形放大的过程,体验图形放大的特点。环节三:研究图形的缩小现象。教师活动3 1.课件出示: 提问:1∶3、1∶4、1∶2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按要求动手画一画,展示交流画法。 3.组织学生对比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活动3 1.读题,交流讨论明确无论是 1∶3、1∶4 还是 1∶2,表示的都是变化后与变化前的长度比。 2.自己动手画图,交流画图方法:先根据原图形边的长度和相应的比确定缩小后图形边的长度,再画图并检查。 3.观察缩小前后的图片,交流自己的发现: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相比,形状不变,大小变了。活动意图说明:在学习了图形的放大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图形的缩小的特征。环节四:当堂检测。1.基础性作业。 (1)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①一个等腰梯形按1∶3缩小,这个梯形将不再是等腰梯形。 ( ) ②放大后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比,三条边分别变长,但三个内角的大小不变。 ( ) ③一个20°的角放在20倍的放大镜下观察,角变为400°。 ( ) (2)填一填。 ①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图形的( )变了,( )不变。 ②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6厘米和8厘米,把它1∶2缩小后的图形的两条直角边将是( )厘米和( )厘米。 ③长方形按6∶1的比例放大后,周长扩大到长方形周长的( )倍。 2.发展性作业。 (1)完成教材P58做一做。 (2)完成教材P61练习十一第1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