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24358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同步练习

日期:2025-10-2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147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 cover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同步练习题 第I卷(选择题) 1.小轩同学在历史活动课上表演“屈原”,应说的台词应是( ) A.治世不一道,便世不法古。 B.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材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下列哪制度(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3.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水利工程有 ①都江堰 ②长城 ③大运河 ④赵州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平平同学在学完七年级历史上册后进行了总结,其中错误的是 A.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 B.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C.《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D.东晋的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5.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都是 A.杰出的水利工程 B.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C.保卫边防的防御工程 D.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6.史书记载,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世袭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7.齐门建在苏州的城北护城河边。相传当年吴国强盛一时,“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年迈的齐景公慑于吴国的强大,不得不将女儿送往千里之外的吴国出嫁。从此,齐国这位公主远离家乡,时常思念故土,日日以泪洗面。吴王为了减轻公主的相思之苦,特意命人在面朝齐国的方向建造了高大的城楼,好让她能够登高远望齐国故土。这段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秦灭六国 B、楚汉相争 C、武王伐纣 D、春秋争霸 8.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这个王朝的建立者应是( ) A.黄帝 B.禹 C.启 D.嬴政 9.齐桓公、晋文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相同因素有 ①以“尊王攘夷”为口号 ②发展生产 ③整顿内政 ④注重军队建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0.“退避三舍”、“纸上谈兵”等成语故事均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发生的著名战役。诸侯国出现源于西周的 A.世袭制 B.奴隶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11.学习历史时,要能分辨“描述”与“评价”的区别。正如下列句中,有的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和描绘,有的是对历史的看法、解释和评价。下列属于“评价”的是( ) A. 齐桓公以管仲为相改革,召集诸侯会盟 B.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是晋献公的次子 C. 战国时期,今北京地区属于燕国 D. 战国时期,各国争相变法,大国兼并小国,战争频繁 12.“可怜赵军作坑魂,自此群雄不敢西”说的是战国时期的哪次战役( ) A.城濮之战 B.围魏救赵 C.牧野之战 D.长平之战 13.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周天子依附于诸侯 D.周王室衰微 14.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的纷争与哪一政治制度有渊源(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中央集权制 第II卷(非选择题) 15.翻开中国古代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创新是贯穿古代史的一条明显主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记述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 上册) 材料三 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扬《中国人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商君”在当时哪个国家实行变法?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