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81887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周围的空气》单元备课(表格式)

日期:2024-05-1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318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单元,人教,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 cover
单元(整体)备课 第三单元 单元(主题) 《周围的空气》 (一)指导思想 科学探究能力体现在: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提出科学问题,并针对科学问题进行合理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并搜集证据,分析证据并得出结论;对结果进行解释与评估;准确表达观点,反思探究过程与结果。 (二)理论依据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 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探究实践主要指在了解和探索自然、获得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 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背景分析 课标要求 学习内容: 1.1能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1.2说明空气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会充满各处。 内容要求: 知道空气总是充满各处。 知道固体、液体具有质量,空气也具有质量。 知道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学业要求: 能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存在着空气。 能就如何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的问题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能使用托盘天平或电子秤等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 能就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问题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能用科学的词汇、示意图或符号等方式记录、整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能依据观察记录的证据,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结论。 内容分析 课标把这单元的内容安排在中年级段,这部分内容与低年级段对空气物理性质的观察描述为基础,体现了学习的进阶。此外,这部分内容也是在学习了水的内容之后安排的,有方法上的迁移。 本单元共设计了三课,分别是:第9课、第10课和第11课 第9课是《哪里有空气》。对于某种物质的研究,通常从发现它的存在开始。虽然儿童都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但是当他们被问及一个被饮用完的矿泉水瓶里有什么时,几乎都会回答“什么都没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空气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习惯地将“没有固体或液体存在的空间”称为“空的”。因此,本课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捕捉空气”及一些自然现象来证明周围空间中存在空气。接着,通过“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空气”这个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其他物体中是否也有空气的存在,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充满空气,空气无处不在”。拓展与应用部分是了解降落伞的构造和用途,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的因素,这个活动从侧面证实因为空气的存在减缓了降落伞的下降速度。通过本课的学习夯实了学生对空气总会充满各处的认知,也为本单元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第10课是《空气有质量吗》。本课从固体、液体有质量引入,利用电子秤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让学生对物体的质量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进而提出本课的探究问题:空气也有质量吗 科学实践活动是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教科书中展示的是用直尺杠杆来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的实验。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的方法还有很多,教科书中还出示了几种工具。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证明。第二个环节是向皮球充入定量的空气,并估测里面的空气质量。第三个环节是利用电子秤实际测量空气的质量,并和自己的估测做对比。第四个环节介绍了天平及使用方法。天平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教科书介绍了天平各部分的名称及使用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使用天平的方法,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做准备。在学生掌握了天平使用方法后,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天平来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拓展与应用部分介绍了伽利略利用天平发现了空气有质量。这部分内容是关于科学史的,介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