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 ———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为什么吃了青菜不会变绿巨人,吃了鸡翅不会长翅膀? 学习目标 1.明白消化的概念。 2.理解并尝试探究口腔中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重、难点) 3.了解和区分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食物进出人体的通道 什么是消化? 食物在消化道 里被分解 的过程。 消化道 分解 大 小 思考 淀粉 (无甜味) 唾液淀粉酶 ? (有甜味) 将馒头放入口中,刚开始没有甜味,细细品尝,会发现馒头越嚼越甜。馒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麦芽糖 实验一: 探究唾液在馒头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1.提出问题 唾液在馒头消化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 唾液能分解馒头中的淀粉 原则: 设置对照、单一变量、重复实验 小知识:淀粉遇碘变蓝,如果淀粉被分解,则遇碘不变蓝 唾液在馒头消化过程中起分解作用。 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 一、提出问题 唾液在馒头的消化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二、作出假设 唾液在馒头消化过程中起分解作用。 三、设计实验 提示:淀粉遇碘液变蓝 淀粉糊+唾液 淀粉糊+清水 分别滴加碘液 10分钟后 37 ℃水浴加热 A B A B A B 实验一: 探究唾液在馒头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37 ℃水浴加热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A 淀粉糊+ 2mL唾液 37℃ B 淀粉糊+ 2mL清水 37℃ 不变蓝 变蓝 淀粉被消化分解 淀粉没有被消化分解 四、完成实验 五、得出结论 淀粉糊+唾液 淀粉糊+清水 分别滴加碘液 10分钟后 A B A B A B 模拟牙齿咀嚼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 实验目的 说明牙齿在口腔消化中的作用。 材料用具 馒头、唾液、试管、试管架、解剖针、烧杯、37℃温水、刀片等。 方法步骤 馒头块+唾液 馒头渣+唾液 分别滴加碘液 5分钟后 37 ℃水浴加热 1 2 1 2 1 2 模拟牙齿咀嚼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 模拟牙齿咀嚼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 模拟牙齿咀嚼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 实验二: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A 馒头块+ 2mL唾液 37℃ B 馒头渣+ 2mL唾液 37℃ 部分变蓝 未变蓝 部分淀粉未被消化分解 淀粉被消化分解 模拟牙齿咀嚼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 馒头块+唾液 馒头渣+唾液 分别滴加碘液 10分钟后 37 ℃水浴加热 1 2 1 2 1 2 结论:牙齿的咀嚼使食物从大块变成小块,增加食物与唾液的接触面积,有助于消化。 馒头渣+清水 馒头渣+唾液 分别滴加碘液 5分钟后 37 ℃水浴加热 1 2 1 2 1 2 若两支试管都变蓝,请分析原因: 思考: 1.水浴温度过高或过低,淀粉酶没有发挥作用。 2.反应时间较短。 口腔对食物的消化作用: 由两个实验可知: 物理消化 化学消化 1、牙齿的咀嚼,把食物由大块变成小块。 2、舌的搅拌,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3、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消化方式: 1.物理消化 通过机械作用,使食物由大块变成了小块 例如:牙齿咀嚼、舌搅拌、 胃和肠的蠕动等。 消化方式: 2.化学消化 通过消化液中的消化酶,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B变成了C 例如: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把 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知识梳理 2、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3、消化的方式: 物理消化,机械作用(大A 小A) 化学消化,消化酶发挥作用(大B 小C) 1、牙齿的咀嚼,把食物由大块变成小块。 2、舌的搅拌,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3、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1、消化的概念: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的过程。 牙齿的结构 (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 (人体中最坚硬的物质) 牙齿结构上包括牙冠、牙颈、牙根 开眼界 变黑 釉质缺损 龋洞进一步变大 牙冠残缺 龋齿是如何形成的呢? 做好清洁 爱护牙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