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86125

部编版三年级上第三单元——中华文化共传承大单元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631759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编版,三年级,第三,中华文化,传承
    部编版三年级上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大单元主题 中华文化共传承 备课教师 备课时间 链 接 课 标 识字与写字: 认识 41个生字,读准7个多音字,会写 35 个字,会写 30个词语。继续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本单元要求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表达与交流: 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本单元求能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本单元要求能模仿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写一段话。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梳理与探究: 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本单元要求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单元内容分析 文本地位:本单元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主题是“传统文化”,单元语文要素:“1.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2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内容分析:本单元编排了三首古诗词:《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篇文章:《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其中《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为略读课文。 两个"活动提示",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整个单元的组成情况,有古诗,有现代文本,还有活动的设计,都是紧紧围绕"传统节日"展开的。 “传统文化”“语文要素”“综合性学习”是本单元的三根主线,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单元编排的主要意图呈现出以“综合性学习”为主、三线平行的样态。借助传统文化,落实语文要素,通过综合学习的方式得以实现,形成“三线统整”的目标体系,识体而教,让语文素养在课堂落地生根。 具体内容分析:《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纸的发明》联系历史,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重点突出了蔡伦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人类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赵州桥》写的是河北省赵县一座著名的石拱桥,通过对桥坚固、美观的介绍,赞美了中国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文中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街市,再现古都岁月与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 这一组课文,从不同方面、以不同内容,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起学生对悠久的中华文明的热爱和赞美。 内容建构:本单元在精读课文《赵州桥》和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都凸显了语文要素的学习。《赵州桥》设置课后练习,引导学生体会第三自然段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间几个自然段的写法。《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通过例子帮助学生体会单元语文要素。 单元还安排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