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91718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定风波》《临江仙》《太常引》《浣溪沙》课件(共31张PPT)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53279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临江仙,PPT,31张,课件,浣溪沙,太常引
  • cover
(课件网)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中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恣意,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失意,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闲适,还有“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幽静。   诗中的缕缕情意和种种美景,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诗性。词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其中又有哪些不同的意境?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苏洵之子。嘉祐进士。初任朝官,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代诗人。 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清代满族词人。词集有《侧帽集》《饮水词》。 《定风波》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这时苏轼被贬居黄州(今湖北黄冈)。 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 《浣溪沙》   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纳兰性德奉命赴梭龙巡边,十二月返回。这首词大约作于这一时期。 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 作品赏析 听范读音频,注意语气语调,感受节奏和韵律美。 反复作品赏析,读出节奏和韵味,感受诗中流露的情感和作者的生活态度。 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作品赏析 穿林打叶声:指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吟啸:高声吟咏。 芒鞋:草鞋。 胜:胜过。 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作品赏析 料峭:形容微寒。 斜照:偏西的太阳。 萧瑟: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 作品赏析 定风波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有人带雨具先走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作了这首词。   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不妨放开喉咙高声吟咏从容而行。拄竹杖穿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谁会害怕?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从容度过平生。   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却已露出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的时候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作品赏析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词前小序,交代作词的缘由。词人出游遇雨,雨具被拿走,却不慌不忙,在雨后吟成此词。 作品赏析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首句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次句是前一句的延伸,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引出下文“谁怕”。这两句是全篇关键,以下内容也是由此生发。 作品赏析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竹杖”句写词人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豪迈之情。“一蓑”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强化了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