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291815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五单元21课《想北平》课件(共17张PPT)

日期:2025-05-26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45627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五,单元
  • cover
(课件网) 想北平 老舍 第 二 部 分 老舍 知人论世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 《龙须沟》。 第 二 部 分 北平,是北京的旧称之一。“北平”一词,最早源于战国时燕国置右北平郡。西晋时,右北平郡改称北平郡,是北平作为一个地名第一次出现在行政区划中。1368年(明洪武元年)9月12日,大都易名为北平府,取“北方和平”之意。后于1403年(明永乐元年)明成祖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1]与南京对应,形成“两京十三布政使司”,此为今名之始。 1928年(民国十七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北平特别市,简称北平。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设于北平市同时更名为北京市。 北平 知人论世 第 二 部 分 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当时即将爆发抗日战争。作者离开了生活了十几年的北平辗转在青岛、武汉、济南等地。作者当时身处异乡教书,无法享受“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的清福”。而且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家园即将沦陷。 背景 知人论世 第 三 部 分 疏通字词 什刹海 啼 辜负 空旷 苇叶 僻静 翩翩 菜圃 黏合 廿七 积水潭 shí chà tí gū fù kōng kuàng wěi pì piān piān pǔ nián niàn tán 一、解题(标题的“想”为什么不换成“写” ) 第 肆 部 分 整体感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写”可能只是客观的描写,“想”表明作者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什么样,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平的爱。 第 肆 部 分 整体感知 二、作者对北平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在原文找句子) 我真爱北平。 我心中有个北平 真想念北平呀! 文眼 三、文本结构是如何划分的? 第 肆 部 分 整体感知 正面写作者对北京特殊的爱。 第2、3自然段 交代自己对如何写北京的考虑。 第1自然段 通过对比的方法写出北京的特点,表达作者对北京的喜爱。 第4-8自然段 第 伍 部 分 阅读1段,思考: 1.作者如何交代自己对写北平的考虑? 深入分析 写出我的北平 捡着我知道的写,躲开我所不知道的。 没办法把北平一一道来。 第 伍 部 分 深入分析 阅读2-3段,思考: 1.怎样理解作者“爱北平而说不出” 明确:说明作者对北平爱得真切和深沉。 2.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形容这种爱 明确:运用了类比的方法,把爱北平与爱母亲作类比。 第 伍 部 分 深入分析 阅读4-7段,思考: 1.文本4-7自然段分别讲了北平什么特点? 景物: 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积水滩、城墙、水中的小蝌蚪、苇叶上的嫩蜻蜓、温和的香片茶。 5段:布局匀调、自然。 4段:复杂而又有边际、动中有静。 景物: 胡同里的房子、院子、树、T城楼、牌楼 第 伍 部 分 深入分析 阅读4-7段,思考: 1.文本4-7自然段分别讲了北平什么特点? 景物: 草花儿、牵牛、靠山竹、草茉莉、韭菜叶上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果子、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带着霜的玉李 7段:使人接近自然 6段:书多古物多、 花多菜多果子多 景物: 园林、菜圃、农村 第 伍 部 分 深入分析 阅读4-7段,思考: 2.文本4-7自然段采用什么写法表达北平的特点的? 老舍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将北平与巴黎、伦敦等欧洲文明古城进行对比表达北平的特点。 第 伍 部 分 深入分析 阅读4-7段,思考: 3.北京的名胜古迹如此之多,为何作者偏偏选日常事物和生活来写? 老舍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