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一百万零一次的猫———赋予生命意义 一、生命教育背景与意义 最早提出“生命教育”概念的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1968年他在自己的著作《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中,用生命教育理念拓展了传统学校教育的内涵。他认为教育应该兼顾知识学习和人生体验于一体,让孩子具有身、心、灵兼备的生命态度。 生命教育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教育。生命教育的内容是多重的:一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及他人的自然生命,使学生重视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正确处理与他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教育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死亡,树立健康理性的生死观;三是让学生明确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培养健全的人格,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生命,是教育的基石,也是教育和教育学反思的原点。我们的生命应有所觉醒、有所提升,这是人生面临的,也是必须应对的最重要课题。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开展的,其意义在于让人明白如何使用学到的知识更好地生活。早期在开展的生命教育,很多都侧重“出生”与“死亡”方面,主要目的是为了孩子们通过对于死亡的了解,更加珍惜生命。而除此之外,对于生命观和世界观的教育也一样十分重要,甚至更为基础。生命教育不仅与孩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密切相关,也包含着如何理解生命过程、如何处理与周围事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何悦纳自我等重要课题,是一门系统的学问。 课程理念 “生命”这个词对于小学生来说,或许有点抽象、有点遥远。但生命的快乐与重要他人就是孩子生命力量的源泉。本节课选取“热爱生命”这一角度,将生命教育最终落在“爱”上。在小学的中高段,我们要帮助儿童初步构建生命哲学体系,用温柔和充满童趣的视角帮助儿童理解成长中与生命有关的种种体验。 绘本故事对小学生有较大吸引力,也会比较容易理解寓意,所以选取绘本《活了一百万次的猫》作为“生命教育”课程的媒介,带领学生体会生命,感受生命,进而思考生命。这是一个以猫的视角探索生命意义的故事,一部关于生命与爱的深刻寓———纵使死去活来一百万次,也比不上与你共度这短暂的一生。故事中的虎斑猫,在遇到白猫前和白猫后呈现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采用对比阅读,互动体验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观察中形成自己的发现,感受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唤醒学生对自己生命阶段的美丽记忆,以开放悦纳的心态迎接未来的生命变化,形成初步的生涯规划。 三、课程课时 一课时(40min) 四、授课对象 小学6年级 五、辅导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能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感知生命是需要充满爱的,理解自己生命的意义所在。 2、情感目标:感受发现自己生命中的“白猫”,体验到生命的意义,能找到发现自己对于生命的态度价值观。 3、行为目标:在有限的生命中,探索如何活出自己的生命,实现自己的价值,能够对未来的方向进行简单规划。 六、辅导重难点 1、重点:感受自己生命所爱,意识到生命应该是充满爱的,学会爱身边的重要他人、热爱自己喜欢的事物,对生命充满期待和希望。 2、难点:探索生命中对自己来说真正重要且有意义的事情,并为之规划努力,活出自己的生命。 七、辅导准备 彩笔、猫面具、学习单、绘本故事PPT、背景音乐 八、辅导过程 热身活动:感受生命的跳动(5分钟)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出双手,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去轻轻按住左手腕靠上的位置, 你有感受到什么吗?那它是什么东西,你知道吗?那我们让先平静下来,感受自己生命的跳动,数一数一分钟内你的脉搏跳动的次数。 教师引入词:一分钟时间到,你的脉搏跳动了多少次呢?69次、78次、80次,很好,看来同学们的脉搏都有在认真努力的跳动,有没有同学的脉搏是跳着跳着就不动了?哦~没有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